例谈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交汇题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

例谈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交汇题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

ID:29171711

大小:9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7

例谈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交汇题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_第1页
例谈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交汇题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_第2页
例谈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交汇题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_第3页
例谈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交汇题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_第4页
例谈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交汇题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交汇题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例谈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交汇题http://www.DearEDU.com李昭平由于平面向量具有代数(坐标)表示和几何表示的特点,这就使其成为表述圆锥曲线问题的重要载体。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的交汇题是近几年各省市考题的热点之一。这种问题往往以圆锥曲线为主线,融向量、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等知识于一体,具有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能有效考查考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能力。下面举例介绍这种问题的六大类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类型1——求圆锥曲线的方程例1.如图,A、B、C是长轴为4的椭圆上的三点,点A是长轴

2、的一个端点,BC过椭圆的中心O,,求椭圆的方程。分析:建立坐标系,设点C的坐标,将向量间的关系(垂直关系、长度关系)转化为代数表达式,从而确定椭圆的方程。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有A(2,0),椭圆方程为设点C的坐标为,则点B的坐标为即,即得将代入(*)式,得则C(1,1)将代入椭圆方程得,,即故椭圆方程为例2.已知△OFQ的面积,且。设以O为中心,F为焦点的双曲线经过Q,,当取得最小值时,求此双曲线方程。分析:设点Q的坐标,将向量的数量积、长度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再求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从而确定双曲线

3、的方程。解:设双曲线方程为得当且仅当,即时,最小,此时有或所以故所求的双曲线方程为类型2——求待定字母的值例3.设双曲线与直线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直线与y轴交于点P,且,求a的值。分析:设A、B两点的坐标,将向量表达式转化为坐标表达式,再利用韦达定理,通过解方程组求a的值。解:设因,则联立,消去y并整理得:由A、B是不同的两点,得得到且而即且解得:解得:因为且,所以类型3——求动点的轨迹例4.如下图,动直线与y轴交于点A,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B和C,且满足,其中。求△POA的重心Q的轨迹。分析:将向

4、量表达式转化为坐标表达式,消去参数获得重心Q的轨迹方程,再运用判别式确定实数k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轨迹的形状。解:由得:由,且设则由由而,则消去k得:设重心,则代入(*)式得:由且且可得且故点Q的轨迹方程是,其轨迹是直线上且不包括点的线段AB。类型4——证明定值问题例5.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与共线。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其中。证明:为定值。分析:设A、B、M三点的坐标,将向量间的共线关系、和差关系转化为代数关系,再利用方程组、韦达

5、定理、点在椭圆上满足方程等证明定值。证明:设椭圆方程为则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得设,则由题意知与共线,可得:又,则因此,即,则而,于是因此椭圆方程为,即设,由得:即,且因M为椭圆上一点,所以即则而代入(*)式得:,即为定值。类型5——探索点、线的存在性例6.在△ABC中,已知于D,△ABC的垂心H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设,那么是否存在点H,使成等差数列?为什么?分析:先将转化为代数关系,由此获得动点H的轨迹方程,再将向量的长度关系转化为代数关系,通过解代数方程组获解。解:设,由分点坐标公式得因为

6、H为垂心,所以即整理得,动点H的轨迹方程为假设成等差数列,则即∵H在椭圆上,,P、Q是焦点即由<1>得:联立<2><3>可得:可得,显然满足方程故存在点,使成等差数列。类型6——求相关量的取值范围例7.给定抛物线,F是C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与C相交于A、B两点,且,求在y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分析:设A、B两点的坐标,将向量间的共线关系转化为坐标关系,再求出在y轴上的截距,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其变化范围。解:设,由得:即由<2>得:因,所以联立<1><3>得:而,所以或当直线垂直于x轴时,,不符合题意。因此直线

7、的方程为或。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或。由知,在上递减,所以于是直线在y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是。由上可见,解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交汇题的关键是设相关点的坐标,将平面向量用坐标表示,运用相应的平面向量坐标运算法则(加、减、乘、数乘向量)或运算律或数量积的意义,将问题中向量间的关系(相等、垂直、平行、和差、数量积等)转化为代数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