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doc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doc

ID:28891099

大小:168.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4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doc_第1页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doc_第2页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doc_第3页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doc_第4页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执教人:苏州学府实验学校金鑫一、学习目标1.复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进一步熟悉基本图形.2.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进行说理和计算.3.进一步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二、学习过程(一)复习知识点: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得8角:若a∥b,则(填一个结论).若(添一个条件),则a∥b.(二)在解题中反思、归纳:第一部分:灵活运用知识点进行说理1.如图,填空:(1)∵∠1=∠E(已知),∴∥().(2)∵∠B+∠E=180°(已知),∴∥(),∴∠FAB=().(3)∵∠1=∠2(已知),∴AB∥CE(),(考虑不同的截线)∴(两直线平行,同旁内

2、角互补).2.如图,若∠1与∠3互补,∠2与∠3互补,则∥.3.如图,若AD∥EF,BC∥EF,∠2=80°,则∠1=.4.如图,已知∠1=∠3,∠2=110°,则∠4=.(1)已知AE∥BCAB∥CD,∠A=100°,则∠C=.(2)已知AB∥CD,BE∥DF,∠B=80°,则∠D=.(3)已知AB∥CD,AD∥BC,∠A=100°,则∠C=.第二部分:在例题中掌握解题基本方法例1如图,DE∥AB,∠1=∠3,∠2=80°,求∠CDB的度数.例2如图,AD∥BC,点E在BC上,且ED平分∠AEC,∠AEB=80°.想一想,∠BAD为多少度时,AB∥DE?为什么?解题关键:找

3、“基本图”,找中间量.课堂小结:1.本课的知识点:2.分析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TSPRO213Q第三部分:课堂练习1.如图6,OP∥QR∥ST,则下列各式中正确()(A)++=180°(B)+-=90°(C)-+=180°(D)+-=180°课后思考:如图,OP∥ST,则∠1,∠2,∠3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132CBFE4AD2.如图,已知+=,=,试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ABCDEF12(三)课后巩固:1.如图,AB∥CD,要使=,还需要添加条件.(填一个条件即可)1AEDCFGB2.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沿折叠,若,则.3.(1)如图,∠BAC、∠ACD的平分线

4、相交于点E,当AB∥CD时,∠1与∠2满足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BAC、∠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当∠1与∠2满足怎样的关系时,AB∥CD?请说明理由.ADBCEFG214.如图,在△ABC中,CD是高,点E、F、G分别在BC、AB、AC上,且EF⊥AB,=.试判断DG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课后反思:由三线八角基本图,引入本课复习: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得8角:若a∥b,则(填一个结论).若(添一个条件),则a∥b.通过问题设计,学生回顾本课重要的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文字表述中,是“两线平行”和“角的数量关系”间的互

5、相转化,但“两线平行”何以找角?何以找角得“两线平行”?借助“三线八角”基本图形,突出截线的重要作用。看例1:例1如图,DE∥AB,∠1=∠3,∠2=80°,求∠CDB的度数.学生解题,教者观察学生解题情况,发现部分同学不知如何使用条件“DE∥AB”,细想缘由:平行线得到角的数量关系,图中角多,如何找需要的角?这就是部分学生在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题时的最大困惑,而本节复习课就是要突破这个难点。回归“基本图”,角在截线旁。由条件“DE∥AB”在图中找DE、AB的截线,图中有截线CA、DB、CB,通过分析选择DB作截线的“基本图”解题。归纳一下就是“抓基本图抓截线”。为了学生

6、能顺利记住本课解题的方法,教者自编:众里寻角千百度,蓦然回首,那角却在截线处。由DE∥AB得角数量关系“∠3=∠DBA”,已知条件“∠1=∠3,∠2=80”,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呢?题中“∠DBA”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称之为中间量。归纳为“抓数量抓中间量”。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几何推理,本课教者着重分析例1,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接下来,用例2巩固解题方法:例2如图,AD∥BC,点E在BC上,且ED平分∠AEC,∠AEB=80°.想一想,∠BAD为多少度时,AB∥DE?为什么?围绕“抓基本图抓截线、抓数量抓中间量”,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找解题方法,本题一题多解,拓宽了学生解题思路

7、。以上是本课的亮点。由于借班上课,课堂发言不是很踊跃,学生的解题思路没能很好的用语言表达。专家评课建议,小题的选择不要每题都感觉有分量,一些一眼就能知道答案的题目也要有,这样学生更易回答问题,也有利师生互动。课后,与班级数学老师交流,他也说,可能是两者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导致不适应。总之,在本课的磨课过程中感觉收获很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