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7课+原毁+学案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7课+原毁+学案

ID:28836581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4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7课+原毁+学案_第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7课+原毁+学案_第2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7课+原毁+学案_第3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7课+原毁+学案_第4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7课+原毁+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7课+原毁+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原毁导学案整体探究1.文章谈古之君子的态度时用的是“责己”、“待人”,而在谈“今之君子”时却作了一个颠倒,变为“责人”、“待己”,一字之差,效果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虽是一字之差,表现却恰好相反,同时也给论证提供了便利:只需点明其与古之君子的态度相悖即可。例如,对人的缺点,一个是“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一个是“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对人的优点,一个是“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个是“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等等。最后得出结论: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

2、廉的实质是“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对自己比对普通人的要求还低,而对他人却拿圣人的标准来衡量。当然,这种人连对己也谈不上自尊,更何况他人了。行文至此,在充分摆事实、讲道理之后,突然用一评论句收束,简洁有力,而又见得跌宕有致,开合自如,诚非大手笔不能为之。2.文章第三段对全文来说起到了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文章第三段揭示出人们的思想根源之所在,也挖掘出产生此种心理的内在机理。“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一句是根源所在。可以说本段是前两段的延伸和深化。3.文章最后一段

3、中说“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应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本文在论述比较了古今君子的不同以及产生这种不同的根源之后,在结尾提出“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其实,这是作者写作的意图之所在,也是作者儒家入世理想的积极体现,即为国为民而忧时忧世的思想体现。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待人也轻以约     约:简约B.就其如舜者就:仿效C.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重:严格D.即其新不究其旧究:探究【解析】 究:

4、追究。【答案】 D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A.闻古之人有舜者则或咎其欲出者B.求其所以为舜者所以游目骋怀C.后世无及焉盘盘焉,囷囷焉D.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解析】 A项,都是代词,……的人;B项,表原因/所用来……的(方式、礼节等);C项,第三人称代词,他/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语气词/通“于”,引出比较的对象。【答案】 A3.下列各项对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是“古之君子”的表现特征,也是本段的中心论点。B.文章以一向被古人尊为圣君或圣贤的舜和周公为例,这就增强了说服

5、力和可信性,因为取的是楷模,是无可非议的典范。C.于人“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这是对他人缺点的态度;而对他人的优点却唯恐其做了好事而得不到应有的利益。D.本段通过对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正确态度的分析,阐述了本文的正题,第二段探求谤毁之源的对象是“今之君子”的态度,对本段起到了恰如其分的衬托作用。【解析】 “阐述了本文的正题,第二段探求谤毁之源的对象是‘今之君子’的态度,对本段起到了恰如其分的衬托作用”错。第二段是本文的正题,此段对第二段起了一个衬托作用。【答案】 D4.翻译下面的句子。(1)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译文: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严格而全面,所以不会懈怠;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喜欢做好事。(2)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能够擅长这个,这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活学活用运用对比论证,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例,突出一个主题,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

7、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课后知能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几乎(jǐ)     惟懼(jù)懈怠(dài)尧舜(yáo)B.通衢(qú)应该(yìnɡ)诽谤(fěi)懦弱(nuò)C.忌妒(jì)惟妙惟肖(qiào)阐述(chǎn)揣测(chuǎi)D.爱憎(zēnɡ)廉洁(lián)称心(chèn)苛刻(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