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通说(憨山).doc

八识规矩通说(憨山).doc

ID:28505327

大小:2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1

八识规矩通说(憨山).doc_第1页
八识规矩通说(憨山).doc_第2页
八识规矩通说(憨山).doc_第3页
八识规矩通说(憨山).doc_第4页
八识规矩通说(憨山).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识规矩通说(憨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八识规矩通说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明憨山沙门 德清 述八识规矩者。初玄奘法师。糅成唯识论就。窥基法师。因见本论十卷。文广义幽。乃请法师集此要义。将八识分为四章。每章作颂一十二句。将五十一心所。各派本识位下。有多寡之不同。条然不紊。故称规矩。然论虽十卷。其义尽此四十八句。包括无遗。可谓最简最要。为一大藏教之关钥。不唯讲者不明难通教纲。即参禅之士。若不明此。亦不知自心起灭头数。所谓佛法之精髓也。但窥基旧解。以论释之。学者难明。故但执相。不能会归唯心之旨。予因居双径寂照。适澹居铠公。请益性相二宗之旨。予不揣固陋

2、。先依起信会通百法。复据论义以此方文势消归于颂。使学者一览了然易见。而参禅之士不假广涉教义。即此可以印心。以证悟入之浅深。至于日用见闻觉知。亦能洞察生灭心数。但此颂近解已多。皆得其宗。但就机宜。或以此为一助。以随文难明。故先提大纲于前。使知纲要。则于颂文不劳细解。亦易会矣。大纲者。谓一真法界圆明妙心。本无一物了无身。心世界之相。又何有根境对待。妄想分别之缘影乎。原此心境。皆因无明不觉。迷一心而为识。唯识变起见相二分。故见为心。相为境。故缘尘分别好丑取舍者。皆妄识耳。若了心境唯识。则分别不生。分别不生。则

3、一心圆明。永离诸相矣。今以未悟一心。故须先了唯识心境。生灭心行则当下消亡。一心可入。故唯识必须先知大纲。方可安心入观耳。此颂大纲单举八识心王。缘境之时。境有好丑。故心所从之执取。起憎爱取舍。故作善作恶。善恶为因。故感苦乐二报。则业力牵引受苦受乐。众生生死之法。唯此而已。此中开列八识各具心所多寡之不同。造业有强弱之不一。分别皎然。使学者究心。了知起灭下落。易于调治。不致盲修瞎练。不是徒知名相而已。众生日用见闻觉知。不离心境。其能缘之心。具有三量。量者量度。拣非真智。今妄识对境。便有量度。故心有三量。谓现量

4、。比量。非量以第一念现前明了。不起分别。不带名言。无筹度心。如镜现像名为现量。若同时率尔意识。随见随即分别。名为比量。比度不著名为非量。此三量。乃能缘之心也。而所缘之境。亦有三。谓性境。带质境。独影境。现量缘性境。性者。实也。谓根尘实法。本是真如妙性。无美无恶。以心无分别。故境无美恶。是为性境。带质境者。比量所缘。若比度不着。则为非量。其带质境。有真有似。以六七二识。各有所缘故。若六识外缘五尘比度长短方圆美恶等相。属第二念意识分别。故为比量。此长短等相。是带彼外境本质而起。名似带质。以是假故。其意识缘五

5、尘过去落谢影子。亦名有质独影。乃意识所变。故云以心缘色似带质。中间相分一头生。谓单从能缘见分起故。若缘空华兔角等事。名无质独影。若散心所缘。又有梦中境界。及病中狂乱所见。皆是非量。并定中观鱼米肉山等事皆现量。明了意识虽通三量。现多比非少也。若七识缘八识见分为我。中间相分两头生。以能所同一见分所变。故名真带质境。此心境之辨也。以心境对待。境有逆顺好丑则能缘心。依之而起憎爱取舍等见。故起惑造业。染成善恶二性。故感将来受苦乐二报。故心王有苦受乐受。若不起善恶。属无记性。则平平受。因此受亦有三。所以三界众生上下

6、升沉轮回苦乐不忘者。皆由唯识内习熏变。发起心境。故三量三境三性三受。由是不能出离生死。皆心意识之过也。故论云。众生依心意意识转。今唯识宗。因凡夫日用不知苦乐谁作谁受。外道妄立神我。二乘心外取法。故佛说万法唯识。使知唯识。则知不出自心。以心不见心。无相可得。故参禅做工夫。教人离心意识参。离妄想境界求。正是要人直达自心本无此事耳。今八识颂而称规矩者。只是发明心境。其所作善作恶。皆是心所助成。以各具多寡之不一。故力有强弱之不等耳。此唯识之大纲也。其心所法。已见百法。今预列心境则临文不必繁解。恐碍观心耳。参禅若

7、了妄心妄境皆唯识所现。则用功之时。内外根境一齐放下。不逐缘影。能所两忘。绝无对待。单提一念。摄归自心。则一切境量分别。皆剩法矣。○五识颂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此颂前五识。首句言五识与八同体。缘境之时。单属现量。以前五识乃八识精明之体。映在五根门头了境之用。以初映境时。当第一念。未起分别。不带名言。无筹度心。故名为现量。境即性境。若起第二念分别。则是同时意识。相应而起则属比量。故云性境现量。言三性者。乃善恶无记三性。由此五识体非恒审。故三性皆通。问曰。五识现量

8、本无善恶。何以通三性耶。答曰。此约同时意识。而引自类种子。同时而起。则三性皆通。此指意识任运而言。非专五识也。问曰。若前与八同体。然八识毕竟无善无恶。而五识何独通耶。答。八识毕竟不起分别。五识则有任运分别。约后分别位义说通耳。眼耳身三二地居者。此言三界五识行止之地也。二地者谓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初禅离生喜乐地。以欲界五识全具。初禅天人以禅悦为食。不食段食故离舌识。既不受食。则亦不闻香。故无鼻识。但有眼耳身三识而已。居者。止也。谓此三识亦止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