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非手术治疗AP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胰汤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o1.2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根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4]中关于AP的相关诊断标准给予确诊。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剧烈、血尿淀粉酶升高,腹膜刺激征,经CT及B超检查可见胰
2、腺明显肿大,胰外有浸润或质不均。非手术患者的适应证如下:未合并急性胆石性胆管炎或胆道梗阻;无全身感染;胰腺未见广泛性坏死。1.3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具体方法为:禁食水,对胃肠进行持续性减压处理,有效吸氧;积极抗炎、抗休克,应用抗生素,补充血容量,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并加强营养支持;给予止痛药、解痉药及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如善宁、雷尼替丁及5-Fu等;对患者的各脏器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给予细致的监护与观察;给予CT、超声、血尿淀粉酶等动态观察。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本院自拟的清胰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苓15g、柴胡1
3、5g,大黄1g后下,梔子15g,郁金20g,公英30g,半夏9g,太子参20g,炙甘草10g,茯苓15g,延胡索15g,枳实10g,木香10g后下,赤芍15g。以水煎150mL,在胃管内分3次注入,1剂/d,注入完成后关闭胃管60〜120mino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1.4观察方法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并对比两组饮食恢复时间、腹痛改善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同时,经专业医师会诊并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痊愈:治疗3d内体征及临床症状
4、改善,7d内完全消失,血尿淀粉酶测定提示为正常;显效:治疗7d内体征及症状明显改善,血尿淀粉酶测定提示为正常;有效:治疗7d内体征及临床症状所有改善,血尿淀粉酶测定指标提示明显下降;无效:治疗7d内体征及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血尿淀粉酶未恢复。总有效二痊愈+显效+有效。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
5、%(P<0.05),见表1。2.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对比研究组饮食恢复时间、腹痛改善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3讨论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主要以恶心、呕吐、急性腹痛、血尿淀粉酶增高为主,其中重度胰腺炎因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早期即可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所以在治疗时十分棘手[6-8]o目前,该病主要通过保守方法治疗,其中西医主要采取禁食处理,并给予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等药物治疗,但其治疗效果欠佳,致使疾病反复发作[9-
6、11]o出血坏死型AP患者常伴发全身炎症反应,大大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死亡。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AP属于“胃脫痛”、“腹痛”、'‘胁痛”的范赌,是因湿热积滞、气滞血瘀所致,所以治疗时应用以通里攻下、清热泻火为主。本院对40例AP患者应用自拟清胰汤治疗,收效显著,方剂中黄苓、柴胡为君药,黄苓清里热,柴胡解表热;大黄祛瘀通便、苦寒泄热、荡涤胃肠积滞邪热;郁金、梔子、公英为臣药,助君药清热,芍药益阴敛脾,可养热伤之阴;半夏、太子参、茯苓、炙甘草治脾失健运;赤芍、延胡
7、索、木香为佐使,具有止痛、行气之功,枳实攻里去结,全方共奏行气止痛、清热泻实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清胰汤可以降低炎性介质TNF、IL-6、IL-8等水平,有效抑制炎性介质释放[12-13]o方中柴胡具有抑制病毒、消炎、解热镇痛的功效;黄苓利湿、清热、降低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并有抑制大肠肝菌、肠球菌的作用,避免内毒素所导致的DIC出现[14-151;木香有助于小肠运动,对肠管起到屏障作用,有效避免肠道菌群失调与异位;大黄促进肠蠕动,清理肠道,加强胃肠黏膜循环,避免菌毒易位及肠麻痹;元胡具有镇痛的功
8、效;郁金、梔子、公英、枳实、赤芍可以降低胰腺分泌,调节括约肌状态,改善胆管、胰腺压力,解除痉挛,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巨噬细胞激活过度,降低自由基及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攻下、理气、活血等功效,使热结、腑实、血瘀、气滞之邪消散。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