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溶血病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对减轻黄疸及贫血等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溶血病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对减轻黄疸及贫血等疗效观察(宣城市人民医院儿科;安徽宣城242000)【摘要】目的:探究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对减轻黄疸与贫血的疗效。方法:将木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80例ABO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应用Id,剂量为lg/kg;对照组常规治疗,未使用丙种球蛋白。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实验组患儿以上指标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治疗新牛儿溶血病早期应用丙种蛋白可使黄疸以及贫血减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采用。【关键词】溶血病;丙种球蛋白;黄疸;贫血新牛儿溶血病出现原因是母婴血型不合,母体血液中抗体不断进入到新牛儿的血液中,致使新牛儿的血液红细胞破坏严重,进而使溶血性贫血产生,这种新牛儿溶血性贫血称为ABO,是一种常见溶血病症。临床表现为重度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严重出现胆红素脑病,危及牛命安全。ABO型血不溶血病是致使新牛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研究选取木院20
3、15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回顾性分析一般资料,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抽签方法将木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组患儿入院1~9天,平均(5.1±2.1)d,体重5~7kg,平均(6.2±3.1)kg,总胆红素水平(214±16)umol/L;对照组患儿平均入院(4.6±3.2)d,平均体重(5.6&plu
4、smn;4.4)kg,总胆红素水平(253±0.7)umol/L⑴。对比2组患儿一般资料(总胆红素、体重、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患儿入院后使用蓝光照射,应用酶诱导剂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剂量为lg?kg-l?d-lo对照组患儿仅应用常规治疗法⑵。1.3疗效判定各组患儿用药后观察血液总胆红素含量,采集每组患儿血样进行检测,对红细胞数进行统计,测定血红蛋白量。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观察黄疸消退以及贫血情况
5、。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标准差(±s),使用检验计数资料,2检测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2组患儿治疗前Id与3d的总胆红素水平对比通过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总胆红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大剂量应用IVIG,总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组患儿治疗前后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2组患儿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详见下3讨论新生儿A
6、BO溶血病是--种常见血液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也是升高新生儿胆总红素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生儿血清中胆红素水平不断升高下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黃染,在胆红素达到一定量后,会破坏新生儿神经系统,诱发胆红素脑病[3]。相关研究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以外还会对各个脏器造成损伤,更会引发贫血等。由此,临床应用蓝光照射以及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溶血严重会出现一些不足,引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且安全性较低,效果不理想。丙种球蛋白提升血浆中IgG水平是主要作用机制,可使血型抗体快
7、速在体内清除,有效预防溶血。本次分组研究显示,应用IVIG治疗实验组患儿未见不良反应,且在黄疸消除速度上比未应用IVIG的患儿快,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量比对照组患儿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认为治疗ABO溶血应用IVIG安全、有效⑷。综上所述,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效果比常规蓝光照射、滴注白蛋白显著,可使黄疸与贫血快速消除,值得临床采用。【参考文献】⑴龙桂芳,冯奔红,余国珍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应用价值初探[J]・中国小儿血液,201
8、040(4):157-159.[2]宋金枝,潘小梅,唐沂等•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分析[J]•新生儿科杂^,2010,19(1):28-30.[3]马印图,刘芳,李振奇等•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8):87-90.[4]艾秋萍,陶莉,周晓红等•丙种球蛋白不同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