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87873
大小:5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营造审美氛围激发学生听赏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营造审美氛围激发学生听赏能力吉银花新疆焉耆县尔海乡中心学校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致音乐课的感受与鉴赏美的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一加强音乐欣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幵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
2、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乂有中丙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营造审美氛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与他人合作的精祌。也可让学生从自己家里带一些自认为
3、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或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三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培养自身好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尽可能自己制作音乐电脑教学课件。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四感受与鉴赏感受与鉴赏
4、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d领域,是整个音乐学4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咅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多次尝试和总结,如今,得到了以下两点体会:1.重开放式,轻关闭式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吋,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本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
5、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他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冋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虽然这些说法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2.重体验式,轻讲解式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我是这样
6、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喧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吋不积极的同学,平吋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咅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里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吋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
7、我也情不自禁地把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中我们应采取多种手段,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循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
8、陶冶性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冇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