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59107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从“实践”转向“物质生产”的逻辑过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l期从“实践”转向“物质生产”的逻辑过渡—试析社会关系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孙伯鍨张一兵陈胜云内容提要本文提出理解马克思1845年哲学变革的两个要义:一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除实戏主题外,还有现实社会历史的主题,特别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视点,脱离一定社会历史形式谈论实戏不是马克思的本义;二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已进一步从实戏规定深入到社会历史发展中现实的物质生产层面,由此形成从一定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历史联结为理论中抽的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自80年代以
2、来,国内学术界从美学、文学和哲学诸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规定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有成就也有偏差。在这些讨论中,人们一般总是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下简称《提纲)})论及实践,并将其视为这一文本的唯一理论焦点,由此推定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始范畴。且不说这里对实践概念的把握,在方法论上常常是非历史的,就是马克思这一文本也不仅仅只有一个主题。我们认为,在人们集中关注的实践焦点之外,马克思实际上还专门论说了另一个重要的主题,这就是对实践作进一步历史唯物主义界定的社会关系范畴。对这一理论质点的盲视,使得相当的一部分论者没有注
3、意到马克思从对“实践”的科学阐明(((提纲)))到对“物质生产”的历史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逻辑过渡。为此,本文尝试从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出发,作出一些我们认为是必要的理论说明。一1845年春天突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地平最初是建立在实践这个基本概念之上的,这似乎没有疑问。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实践这个概念。照我们看,马克思的《提纲》中有两个主题而不是一个,这就是唯物主义地理解的实践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社会关系。而这又是与这样一种提法相一致的:科学地理解实践范畴必须注意下述两个问题,第一,马克思始终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理解实
4、践的;第二,马克思是联系具体的社会历史关系来谈实践的。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理解实践的深刻含义,体现在他对旧唯物主义、特别是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的超越上。这主要集中在《提纲》的前5条。第1条和第5条可以联系起来读,在这两条里,马克思着重阐述他自己的新唯物主义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之间的哲学分岐。首先,马克思并没有推翻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是在充分肯定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前提的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和阐明。众所周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而得出的合理结论,他通过否定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而历史性地恢
5、复了唯物主义的应有地位。费尔巴哈首先批判了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思辨性。他指出,虽然黑格尔也大谈其存在,但是存在在他那儿只是抽象思维的对立物,是与思维主体相对立的思维实体,存在及其自我生成、自我综合的运动虽然也被摆在对象的位置上,但却不是真正的客观对象。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黑格尔恰恰是从感性直观的证伪出发,经过意识和自我意识的非自足性的确证,最后达到概念这个思维一般的逻辑起点的。接下来的《哲学全书》,则是这个概念化了的神创造世界过程的展开。费尔巴哈正是从思辨转向生活之后才发现了黑格尔哲学的这种头足倒置,因此竭力把它倒过来,“想要研
6、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l3因而费尔巴哈则突出强调了生活的感性性质、感性原则。这样,费尔巴哈就以感性对象、感性客体取代了黑格尔的思维对象、思想客体。所以,在费尔巴哈的著作中充满了“感性”这个词。而从强调“感性”这一点来看,费尔巴哈的哲学较之黑格尔哲学的确更接近了人的现实生活。但是,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的哲学依然是不彻底的,它没有在唯物主义原则的基础上真正把握到人类生活的感性物质基础。因此,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作了重大的修正:即用实践的“感性活动”取代了费尔巴哈反复强调的感性对象。如果说感性直观的对象已经不同于思想
7、客体,那么作为感性活动的客观实践过程,包括处于这一过程中的、不断改变的对象同样也不同于思想客体。所以,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没有把感性看成是实践,是感性活动,批判他没有把直观的对象转变为感性活动中的对象,显然是在肯定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而不是用既非物质也非精神的中立性概念来批判费尔巴哈。《提纲》的第1条就讲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这里的“只是”说明马克思并未否定唯物主义的一般前提,而是批评其不足。接着,马克思说旧唯物主义者“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8、,这里讲的“主体”是指人的感性物质活动,即实践,意在用感性活动取代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一般来讲,联系到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主体实际上有三种不同含义:黑格尔的主体指的是思维、思维活动,费尔巴哈的主体则是感性需要和感性直观的主体,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