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与承诺疗法、认知解离

接纳与承诺疗法、认知解离

ID:28339960

大小:5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9

接纳与承诺疗法、认知解离_第1页
接纳与承诺疗法、认知解离_第2页
接纳与承诺疗法、认知解离_第3页
接纳与承诺疗法、认知解离_第4页
接纳与承诺疗法、认知解离_第5页
资源描述:

《接纳与承诺疗法、认知解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接纳与承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andCommitmentTherapy):是新一代认知行为疗法,中最为代表性的经验性行为治疗方法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自我为背景、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等过程以及灵活多样的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投入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1起源2理论背景3心理病理模型3.1经验性回避3.2认知融合3.3概念化的既往与恐惧化的将来3.4对概念化自我的依恋4核心过程4.1接纳4.2认知解离4.3关注当下4.4观察的自我4.5价值观4.6承诺行动5治疗过程起

2、源-..接纳与承诺疗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蒂文.海斯(StevenC.Hayes)教授及其同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于行为疗法创立的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继认知行为疗法后的又一重大的心理治疗理论。ACT与辨证行为疗法、内观认知疗法一起被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第三浪潮,是认知行为治疗的最新发展。ACT的目标是提高心理灵活性:即提高心理改变的能力或坚持功能性行为以达到价值目标的能力。旨在寻求建立更宽广、灵活、有效的应对方式而不仅针对狭窄的心理问题的具体认知内容进行反驳;治疗中强调所检验问题间的联系性。理论背景1

3、、ACT的哲学背景:功能性语境主义ACT起源于行为分析,现代行为分析以"功能性语境主义"作为基础[4]。语境主义把心理事件理解成整体与具体情境(包括历史和环境)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寻求保持与整个心理事件及其情境之间的联系,并以其整体性不遭破坏的方式分析心理事件,并试图预测和影响整体与具体情境之间的连续互动,力求使分析达到一定的精确度、范围和深度。相对于心理事件的形式,语境主义对心理事件的功能最为关注。语境主义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任何脱离历史和当前情境的事件都不能称之为"事件";同样,行为也应该与具体的

4、情境密切相关。功能性语境主义作为ACT的哲学背景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ACT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普遍真理,强调了有效性的重要性,并将价值观作为衡量是否有效的前提。其次,ACT的行为分析将"预测和影响"作为整体目标,这就不得不将多维的语境变量也纳入分析的范畴。此外,功能性语境主义的实用主义取向使得目标变得尤其重要,ACT也非常强调这一点,来访者被鼓励热情地投入与自己价值观相一致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而不是去追求空泛的理论。2、ACT的理论基础:关系框架理论-..关系框架理论是有关人类语言和认知的

5、基础研究的一个全面的功能性语境模式,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语言,了解语言和认知是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人类语言和高级认知的核心是具有一种习得的和受语境控制的能力,可以人为地将事件相互关联和结合,并根据这些关系改变具体事件的功能。人们对语言和认知关系的学习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这一关系具有"相互推衍性"。如果一个人学习到A在某一语境中与B有着特定的关系,那么意味着在这一语境中B也对A有着这种关系。第二,这一关系具有"联合推衍性"。如果一个人学习到在特定的语境中,A与B有着特定的关系,而B与C有着特定

6、的关系,那么,在这一语境下,A与B势必也存在某种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三,这一关系能使刺激的功能在相关刺激中转变,如"望梅止渴",听到"梅"的声音,就会联想起真实的"梅",然后就会刺激唾液分泌。当所有上述三个特征确定并形成某种特定的关系时,我们就称这种关系为"关系框架"心理病理模型Hayes等(2006)以RFT的基本假设为基础,将ACT的心理病理模型总结为六大问题经验性回避指的是人们力图控制或改变自身特定的内心经验(包括躯体感觉、思想、情绪、记忆和自动行为等)。由于思维压抑的悖论效应存在,经验性回避并不能

7、起到很有效的作用。此外,单纯回避的方式即便能暂缓负性情绪,往往会造成来访者对刺激物的麻木或过敏,导致生活空间受阻。认知融合-..指的是语言过程对行为的过度或不恰当控制。语言法则通常会缩小直接经验的行为范围,限制偶然事件的影响力。这样一来,人们并不能很好地接触此时此地的经验和直接的偶然事件,而是更倾向于受语言法则和评价的支配[10]。根据ACT/RFT的理论,认知的内容和形式并不会直接导致问题,除非语境特征使得该认知形式以不健康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比如,在语言法则的影响下,人们会把认知内容和认知对象混同

8、,把对事件的解释与事件本身混同。概念化的既往与恐惧化的将来指的是由于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不断回想过去的错误或可怕的未来,这就导致人们不能感受当下,失去直接的和此时此刻的真实经验,新的可能性就会被排除在外。对概念化自我的依恋指的是用概念化的语言限制自我,使自我变得狭隘,导致不灵活的行为模式。比如,来访者对自己的描述是"我是一个恐怖症患者"而不是"我害怕"。5、缺乏明确的价值观。是指由于不良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历史导致来访者无法选择有意义的方式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