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ID:28315646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水平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对既往无自然流产史、曾有复发性流产史、难免流产孕妇(孕龄6〜llw)各30例分别行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检测。结果:三组产妇在B-HCG值及孕酮值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所有孕妇在受孕的6〜7、8〜9、10〜11周分别予以孕酮和B-HCG检测。空腹静脉抽血3毫升,离心取血清,接着对孕酮及B-HCG予以检测,所有操作要全部按照说明书执行[2]。1.3统计

2、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三组孕酮及B-HCG值比较三组产妇在B-HCG值及孕酮值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lo3讨论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由内分泌因素导致流产的占主要部分,这是由于缺乏黄体功能[4]。受精卵着床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妇女体内要有一定量的孕酮。当卵子被排出后,黄体所分泌的孕酮数量就会增加,当精子与卵子结合后,黄体的功能在于延长它们的生存时间,大约为50天,这以后孕酮仅有一小部分是由黄体分泌的

3、,其余的全部由胎盘分泌,所以,受孕初期确保体内有充足的孕酮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有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还对子宫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血清孕酮水平长时间较低就会导致复发性流产[5]。研究中显示,II组孕妇在8〜9周时其孕酮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相比较低,而在6〜7及10〜11周时较正常妊娠妇女相比差异并无显著性,诊断难免流产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依次为67%、36%、78%、25%o由此可以看出,孕酮的有效性不但与其水平的上升有关,还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内特异孕酮蛋白受体在对孕酮利用的程度上有一定的联系。研究表明,孕酮在预测复发性流产乃至再

4、次流产方面并无明显贡献。HCG是糖蛋白激素的一种,由合体滋养细胞所分泌的,受精卵滋养层是在受精后的第六天形成的,HCG开始少量分泌[6]。当精子着床后,特异的B-HCG抗血清就能够检测出母体内的B-HCG。滋养细胞和B-HCG在数量上是相辅相成的,受孕初期,分泌量严重增加,B-HCG的增长速度每隔2日便可增加1倍,当妊娠达到8至10周时,其数量增长到最大值,维持1至2周后便开始急速下降,降为最大值的10%,而后直至分娩,B-HCG能够保证初期黄体的持续生长,并对黄体产生刺激作用,使其形成大量的雌性激素,目的是确保妊娠正常进行。研究显示,异常妊娠妇

5、女血清内的HCG水平相对较低,这样就延缓了血HCG的增长速度,有时还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本次研究中,II组和III组孕妇在B-HCG上明显低于I组,诊断不可避免流产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依次为100%、50%、50%、100%,其阴性预测值和敏感性较大,对于复发性流产乃至再次流产的预测价值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大。参考文献[l]BeydounH,SaftlasAF.Associationofhumanleucocyteantigensharingwith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s[J].TissueA

6、ntigens,2005,65(2):123-135.[2]AbbottL.Ectopicpregnancy:symptoms,diagnosisandmanagement[J].NursTmes,2004,100:32-37.[3]王德智,张丹•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0.[4]刘霓,刘炜培,张羽虹,等•妊娠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2):48.[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129.⑹钟红秀•

7、监测血0-HCG值观察先兆流产的预后[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1(3):333.(收稿日期:2013.11.2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