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和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和护理

ID:28252892

大小:61.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和护理_第1页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和护理_第2页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和护理_第3页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和护理_第4页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和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和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和护理【摘要】目的提高应对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水平,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正确及时的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在转运的工程中全面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4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入院前死亡的有4例,抢救成功率90%。结论健全的急救机制以及迅速有效的抗休克、止血等急救措施,都能够有效地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关键词】创伤性休克;临床症状;院前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常发生在严重创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死亡率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较大的改善,私家车也逐渐增多,而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由于交

2、通事故、建筑事故等原因导致的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在临床上,创伤性休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压降低、供氧不足,进而影响脏器的循环通畅,最终会导致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采取有效的、及时的院前急救,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伤残率或死亡率。该研究回顾研究了2008__2012年到我院治疗的4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资料,旨在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入院的急救技能,降低患者的伤残率或死亡率。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中,男性有29例,女性有11例;年龄区间是18-68岁,平均年龄40.3岁

3、。引起受伤的原因有交通事故22例,建筑意外事故11例,利器致伤7例。受伤的区域为骨盆骨折7例,胸部损伤5例,颅脑损伤的13例,腹部损伤的8例,四肢以及脊柱损伤的61.2院前急救当接到急救的电话即刻出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求救现场。到达急救现场立即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准确获悉患者的致伤原因,以便为后期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1.3急救护理1.3.1转运注意事项在对患者进行转运时,才要采取合适的躺姿,一般采取平卧的躺姿。此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抬高患者的头部或下肢,以便于患者的静脉回流。再有就是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即体温、血压、血氧、脉搏、心电等指标,并

4、按时的给患者打阵痛针、镇定剂[1]。1.3.2保障呼吸顺畅因为创伤会导致患者的口腔或鼻腔中产生呕吐物或异物,所以首先应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这些异物或呕吐物,保证呼吸道通常,此外给患者面罩或鼻导管保障患者能吸入充足的氧,应注意的是氧流量应控制在4-10L/min。如果患者的创伤严重或呼吸困难,需要采取气管插管同时借助机械来给患者通气。车内配有人工气囊简易呼吸器、简易呼吸机等设备,对于创伤性休克以及其他休要畅通呼吸的病情我院有能力进行现场机械通气设备与技术。1.3.3建立静脉通路为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需要快速地输注晶体液体。当病情需要时可以建立两条静

5、脉通道,这时如果遇到静脉穿刺难的情况可采取静脉切开或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同时用血管活性或止血的药物。1.3.4液体复苏静脉通路建立好后,要快速地进行液体复苏,目前最常用的复苏液体是平衡盐,它能够有效地补充液体的流失,还可以补充血容量。但单独使用大量的晶体溶液存在肺水或肺水肿的危险,需要配合胶体溶液一起输注,以便于患者的体液复苏以及平衡。2结果在4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有32例经过现场急救安全平稳的送到医院,另外8例受伤过重,再有在送至医院途中因失去血过多、道路堵塞等原因抢救无效死亡,综上院前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成功率迗80%。3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的

6、关键是院前的急救,医院应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技术培训,并提高早期治疗的意识;健全急救机制,建立完善的、快速的通讯网络。此外急救人员在院前救治的转运过程中,应本着“治疗优先”的原则[2],迅速准确地实施急救措施。在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重创伤患者,该类患者常常伴有意识模糊,有窒息的危险,此时为了患者的后期治疗的顺利进行,需要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以便呼吸顺畅,避免缺氧的发生。止血是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措施的重要内容,通常采取的止血措施有间断的使用止血带或加压包扎来止血。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血管源性休克是常见的严重创伤性休克,这类情况治疗的关键是止血以及

7、补充血容量。血压的平衡也是救治该类患者的关键,及时地输注平衡盐和胶体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情况。临床资料表明:在早期复苏时,把血压稳定在一个较大水平,并控制好液体的输入量以及输入速度能够降低对机体内环境的干扰,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使伤残率或死亡率都明显降低[3]。参考文献[1]李海燕,占绘华.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0,24(7):93.[2]夏必顺,徐春福,成广,等.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的抢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8):565.[3]陆远强,蔡秀军.限制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2,2

8、2(3):1812-18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