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21379
大小:145.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2-09
《安徽省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省“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为服务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工作大局,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优化人力资源供给,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依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安徽实际,编制本规划。第一章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第一节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戮力同心、主动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多个领域工作取得突破
2、性进展。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局势持续稳定;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人才体制机制日益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务员管理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一步规范;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规范;劳动者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系统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时期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美好安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十三五”期间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专栏1“十二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十一五”末基数“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末完成数一、就业1.城镇新增
3、就业人数五年累计252.6万人五年累计300万人五年累计327.9万人2.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3%低于5%3.14%3.新增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320.0万人350万人486.9万人二、社会保障*4.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69.5万人800万人857.8万人*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9.4万人3300万人3396.6万人6.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6%99%左右9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96%以上101.8%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80.7万人400万人436.6万人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59.5万人450万人528.9万人1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4、351.5万人450万人499.3万人11.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460.0万人4000万人4272.6万人三、人才队伍建设12.人才资源总量382.0万人580万人580万人13.专业技术人才总量210.0万人277万人299万人14.高技能人才总量75.7万人105万人111.3万人15.引进外国专家五年累计5400人次五年累计1万人次五年累计1.2万人次16.引进省外专家—五年累计2万人次五年累计2.5万人次四、工资和劳动关系17.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15%以上16.12%18.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7%以上97%19.企业集体劳动合同签订率--80%以上81%20
5、.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0%以上92%以上97.4%注:依据中期评估情况,经省政府同意,将原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整合调整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我省总体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科教资源丰富和人力资本充足优势日益突出,深化改革和内陆开放动力充足,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形势良好,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运用日新月异,新的增长动力加速孕育,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拥有较为优越的宏观环境、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同时,“十三五”时期,经济仍然处于“三期
6、叠加”阶段,形势依然严峻;人口结构持续发生变化,老龄人口和新生儿同步增长,社会抚养比升高;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需求更加迫切;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发展理念需要全面落实,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推进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建设,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具体来说,“十三五”时期,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任务更加繁重;社会保险制度和管理碎片化问题依然突出,基金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加大,社会保障
7、体系在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方面有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产业升级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制约和影响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尚需深化;劳动关系领域矛盾易发多发,维护农民工等群体合法权益要求更高,保持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任务更加繁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基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加强。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参与者、社会管理的重要执行者、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社会公平正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