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31311
大小:218.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9-30
《苏州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市“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苏州市“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草案),根据《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规划期为2016〜2020年,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一、“十二五”时期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国内结构性
2、问题和周期性因素叠加等重大挑战,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取得新进步实施“人才强市”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姑苏人才计划”,将政策引才、品牌纳才、载体聚才、资本助才、环境留才有机结合,呈现出人才队伍量质齐升、“两高”人才导向鲜明、人才布局相对集中、海外人才加速集聚的新特点。实施“111”高技能人才资助计划、“优秀青年技能提升计划”、“姑苏高技能人才计划”,强化职业技能竞赛选拔机制,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积极完善和创新外国专家管理服务机制,形成引进国外智力
3、和外经、外贸、外资—36—“四外齐上”的格局。连续成功举办“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赢在苏州”国际精英海外系列创业大赛,推行“海鸥计划”,揽聚海内外高端产业人才,苏州连续4年被评为外籍人士眼中最具魅力的十大城市。全市人才总量达228.13万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达到17.8万人,占人才总量7.8%;技能人才总量达153万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49.19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2%;全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点295个,累计招收博士后548人。(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合理。持续加大就业专项资金
4、的投入力度,重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比较完备。“十二五”期间还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创业带动就业的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扶持家庭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运行。到“十二五”末,全市实现新增就业8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6%。全市认定城乡就业困难人员35.28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4.68万人;全市累计支出创业引导性资金1.96亿元,市本级创业引导性资金已拨付1
5、120万元,全市共对23万多人次发放创业社保补贴24.5亿元;发放各类社保补贴35.16亿元,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18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3家)。农民工在求职、就业、劳动、参保等方面与本地劳动者享有同等待遇,实施政策补贴性职业培训。—36—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我市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评为“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三)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业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发展的前列。城乡保障全面并轨,率先将在城乡各类企业务工的农村居民和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体系,率先
6、实施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和医保制度,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医保与职工基本养老、医保转接制度,至2012年苏州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并轨。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连年保持在99%以上,全市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17.19%、14.59%、33.05%、22.25%、27.89%。保障水平全国领先,保障待遇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市区月均企业退休养老金、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保养金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住院医疗费用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1.40%和75.
7、72%;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提高到975元/月。(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取得新成效执法办案制度不断健全。建立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办理综合规范体系,严格规范执法流程。建立实施用人单位重大违法事项社会公布制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移送查处制度、劳务派遣企业社保账户分列登记制度、用人单位劳动用工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一批在全省领先的工作制度。劳动关系协调能力不断增强。深入—36—推进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