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七&amp#183;武王践阼》小劄三则.doc

《上博七&amp#183;武王践阼》小劄三则.doc

ID:28105525

大小:1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上博七&amp#183;武王践阼》小劄三则.doc_第1页
《上博七&amp#183;武王践阼》小劄三则.doc_第2页
《上博七&amp#183;武王践阼》小劄三则.doc_第3页
《上博七&amp#183;武王践阼》小劄三则.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上博七&amp#183;武王践阼》小劄三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博七·武王踐阼》小劄三則侯乃峰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孔子研究所一、“祈”讀為“齋”《武王踐阼》篇有個从“祈”作的字,兩見於簡2,一見於簡12。原考釋者讀為“齋”。復旦讀書會以為此說恐不確,他們根據簡12的語境“君齋,將道之;君不祈,則弗道”,認為“祈”與“齋”大概是一類活動。【1】我們認為原考釋者讀為“齋”的意見是可信的。簡12的語境“君齋,將道之;君不祈,則弗道”並非“祈”不可讀為“齋”的證據,相反地,我們認為這正是“祈”應當讀為“齋”的證據。這類“(如果)……則……;(如果)不……則……”的句式,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問題,前面作

2、條件狀語的句子中所用之字反義對舉,在意義上要麼是完全一致,而在隨後對舉之字前加否定詞;要麼就是完全相反,不加否定詞。如《荀子·議兵篇》中的一段話:好士者彊,不好士者弱;愛民者彊,不愛民者弱;政令信者彊,政令不信者弱;民齊者彊,不齊者弱;賞重者彊,賞輕者弱;刑威者彊,刑侮者弱;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彊,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彊,輕用兵者弱;權出一者彊,權出二者弱。又如上博五《姑成家父》簡3“幸,則晉邦之社稷可得而事也,不幸,則取免而出”在句式上亦是如此。若將“祈”與“齋”僅理解成同一類活動,而非同一個字且同時指代相同的一件事,則二

3、字意義必有差別,所謂“對文則異”。那麼簡12就猶如說“君如果齋,我將告訴你;而君如果不做另一件類似齋的或與齋有關的活動‘祈’,我就不告訴你”,這在意義理解上就變成了師尚父要求武王既要“齋”又要“祈”,而這樣表達顯然是不合邏輯的,恐先秦文獻中也很難找出類似的表述方式。同時,从“斤”聲之字與从“齊”聲之字在文獻中也有通假例。《周易》“既濟”卦,傳本《歸藏》作“岑”。于省吾先生以為傳本《歸藏》“岑”乃“旣濟”之同音假字。其說以為:《說文》“岑,从山、今聲”,今、旣並見母字,濟、霽古通。《爾雅·釋天》“濟謂之霽”;《洪範》“曰霽”,鄭本作“曰

4、濟”;《字彙補》“與霽同”。按:“”當為从雨、昕聲之字。《說文》“昕,从日、斤聲,讀若希”。古从希从斤聲之字,如晞欷頎旂沂蘄,均隷脂部,濟亦脂部,故得相通。【2】此說顯然是可信的。且此通假現象恰可作為本篇中從“斤”聲的“祈”字何以與今傳本《大戴禮記•武王踐阼》篇中“齊(齋)”字相通假的例證。二、“逾”當讀為“降”簡2“(逾)堂”,其中“逾”字,復旦讀書會認為字意爲“降”、“下”。其實,“逾”字本當讀為“降”,毋煩以意近視之。今傳本《老子》三十二章“以降甘露”之“降”,馬王堆漢墓帛書甲、乙本均作“俞”。高亨先生以為二字通假。【3】郭店簡

5、《老子》19簡對應“降”的“逾”字形即同此篇之“逾”,劉釗先生以為:“俞”、“逾”就應該讀作今本的“降”字而不需它讀。“降”字古音在見紐東部,而从降得聲的“隆”則在來紐東部。古東、冬不分,典籍中“降”、“隆”相通之例很多。(原注:見高亨:《古字通假會典》,13頁,齊魯書社,1989年。)所以“降”字與喻紐侯部的“喻”音亦可通。“隆”與“龍”因音近在典籍中亦有相通之證。(原注:同上。)既然“俞”通“降”,从“降”得聲的“隆”又通“龍”,則“俞”亦應該可以通“龍”。【4】劉先生此說甚確。楚簡中類似通假現象還是很常見的。如郭店《五行》47簡

6、:“而智(知)之胃(謂)之進之;辟(譬)而智(知)之胃(謂)之進之。”“”字,馬王堆漢墓帛書本作“喻”。郭店楚簡原注釋後加“<喻>”,則是以為字形之訛誤。何琳儀老師以為:“喻”,定紐侯部;“”,透紐東部,透、定均屬舌音,侯、東陰陽對轉。《注釋》中之<喻>應更正為(喻)。換言之,“”為“喻”之假借,而非形譌。【5】此說實與劉釗先生之說相成。其它出土楚文字材料中,如鄂君啓節以及新蔡楚簡中的“逾”字,凡是可以解釋為“降”、“下”一類意思的,都應當讀作“降”。如新蔡楚簡甲三5:“賽禱於荊王以逾,訓(順)至文王以逾。”兩處“以逾”顯然都應當讀為

7、“以降”。再如上博六《莊王旣成》3、4簡:“載之塼車以上乎?殹四舿以逾乎?”其中“逾”與“上”對文,顯然亦當讀為“降”。先秦文獻中此類謠辭往往是諧韻的,讀為“降”則與“上”東陽合韻。準此,此處的“逾”字亦當讀為“降”。“降堂”與今傳本《大戴禮記•武王踐阼》篇的“(王)下堂”同意。再者,從典籍用例上說,“在描寫人在建築物中下來時皆用‘降’一詞,從不說‘逾’,這也是必須將‘逾堂階’讀為‘降堂階’的原因。”【6】三、也說“民之反仄(側)”的“仄(側)”字簡6:“民之反(以下以△代替),亦不可志。”今本《大戴禮記》對應文句作“一反一側,亦不可

8、以忘”。其中“△”字可能是本篇中惟一難解之字,頗為諸位關注。復旦讀書會認為:字从“宀”,从“人”,从“匕”,未知當釋為何字。並根據此段“銘”多有韻的現象,認為此字當從《大戴禮記》讀為“側”(職部)。蘇建洲先生以為字形下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