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ID:28071174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1页
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2页
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3页
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4页
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孔维民王吉傍(云南省曲靖市屮医院云南曲靖655000)【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低位直肠癌患采用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术后常规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直肠穿孔,病理示2病例环周切缘均为阳性,全部患者无死亡,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为,能气时间为,腹胀3例,无切门感染,5天后拔尿管无尿潴留发生;平均随访12个月,会阴切口无裂开

2、、膨出、感染和盆底疝的发生。结论: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可以降低肿瘤环周切缘阳性率和肠穿孔率,术后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并减少切门并发症的发生率。【关键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针灸营养并发症【屮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070-02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低位直肠癌主要的手术方法。近年来,Holm等[1]报道丫一种名为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手术方法,与传统的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

3、比,能够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该手术的优势并采用这种术式[2,3]。然面,肠癌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慢较为常见,其至影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阻碍了患者康复。我院采用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屮医针灸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不但保留Y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优点,而且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1年11月开始至2013年12月采用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合针灸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38例,其中男2

4、0例,女18例;年龄35〜76岁,平均(58.32±10.83)岁;体重43〜81kg,平均(60.71±9.70)kg;血白蛋白(ALB)28-39g/L,平均(33.99±3.18)g/L;血前白蛋白(PA)205-350mg/L,平均(275.05±35.18)mg/L;淋巴细胞总数(TLC)1.10-1.58×109/L,平均(1.34±0.15)×109/L。直肠癌下缘距离肛缘3〜5cm。术前CT检查分期,T3期31例,T

5、4期7例。1.2治疗方法采用柱状APR方法进行手术。患者先取平卧位,常规开腹,腹部操作遵循TME原则,在直肠后方游离直肠系膜至尾骨水平上方直肠系膜变窄之前即止,不随缩窄的直肠系膜向肛提肌解剖分离,前方切开腹膜返折,向下稍作游离,在男性止于精囊水平下方、女性止于子宫颈水平下方。然后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切断血管,适当平面切断乙状结肠,行左下腹永久性结肠造口。用2/0可吸收线由后向前边连续缝合大部分盆腹膜并打结,前方盆腹膜因标本段肠组织较多常不能完全关闭,此时将盆腹膜缝线送入盆底,并将标本段肠管及其系膜尽量推向盆底,关闭腹部切U。翻

6、转患者置于俯卧折刀体位,缝闭肛门。围绕肛门做扩大的会阴梭形切口,向上至舐骨下部。沿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外侧解剖分离至肛提肌,沿肛提肌下缘向外上方环周解剖出肛提肌。于骶尾骨连接处切除尾骨,切开Waldeyer筋膜进入餓前,与腹部直肠后方游离的终点会合,从直肠后方进人盆腔。沿盆壁从后向前切断两侧肛提肌。将标本提出盆腔,再将关闭盆腹膜的可吸收线拉出盆腔,置一块纱布于未缝闭的盆膜切U处以阻止小肠由此脱出,在直视下前将直肠自前列腺或阴道后壁解剖分离,最后,在会阴横肌的后方切断盆底肌纤维,完整取出标本,由后向前继续缝闭未缝完的盆腹膜。骶前

7、及盆底各留置引流管1根,于会阴切U左右两侧分别另开1_1引出,缝合会阴切1_1。术后结合中医针灸治疗,选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气海、天枢、内关、上巨虚(除中脘、气海外均取双侧)。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仰卧位,露出腹部、上肢及双膝,穴位皮肤用75%洒精棉球常规消毒,取0.30mm×40mm毫针,直刺0.8〜1.5、?,平补平泻待患者得气,以患者局部穴位出现酸麻胀感,或沿经脉出现传导感为佳。每10min运针1次,留针30min,出针后干棉球按压针孔。每日1次,治疗6天;对照组不采用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常规补液,预防

8、抗染,对症治疗,并早期组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术后饮食恢复采用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理念[4],术后6〜8小吋即开始少量多次、逐渐加量的原则进流质饮食(肠内营养蛋白制剂),鼓励患者床上翻身活动,第7天开始下地在床旁活动,第10天可恢复一般活动。术后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