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疗效观任宏(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摘要】FI的:探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5月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9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运用左氧氟沙星+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研究组则运用莫西沙星+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3例(6.2%),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5例(10.4%),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关键词】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肺结核病;临床疗效【屮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113-02耐多药肺结核病属于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传播渠道为呼吸道此病是引发国内外结核病发病率剧増的主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比较
3、大的危害。为此,积极寻找耐多药肺结核病的高效、副作用小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为了进一步探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我们选择2014年1月〜5月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96例进行了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对比治疗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5月我院收治的并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96例,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为(48.2±1.6)岁;病程3.2〜8年,平均病程(
4、5.2±0.5)年。入选的研究对象痰菌持续,持续抗结核治疗的吋间在1年以上,没有运用过过座诺酮类药物或不存在此类药物过敏史,不存在合并精神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等;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等排除在外;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本研究的治疗。随机将9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的治疗方法:运用丙硫异烟胺、利福喷丁、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脐等基础抗结核药物+左氧氟沙星(南京正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8
5、607205H5,0.4g/d,l次/d)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研究组的治疗方法:运用丙硫异烟胺、利福喷丁、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脐等基础抗结核药物+莫西沙星(BayerHealthcareAG生产,国药准字J20050049,1片/次,1次/d)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1.3疗效评价治疗期间对患者行X线观察空洞闭合情况,检查痰液情况,并综合患者病情,将临床疗程标准分成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标准[3]o1.4统计学方法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6、义。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岀现不良反应3例(6.2%),其中肝功能损害1例、白细胞降低1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5例(10.4%),其中肝功能损害1例、白细胞降低1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肺结核这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
7、,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痰、咳嗽、低热与咯血等症状。人体一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则此病菌可在人体的肺泡内进行增殖与存活,进而往体内的肺泡巨噬细胞进行扩散,从而产生感染灶。当前,治疗肺结核的药物比较多,患有结核病的病人也比较多,随着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日益增加,进而容易形成耐药性肺结核[4]。而耐药性肺结核的治疗难度更大,病情更复杂,治愈率低,容易反复发作,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座诺酮类药物,在病菌核酸复制初期可以使病菌核酸出现解结与松弛,在病菌核酸复制末期则可以让新合成产生的DNA链
8、跟母链进行缠绕、打结在一起,进而干扰DNA的复制,达到杀菌的功用[5]。莫西沙星则是氟座诺酮类抗生素,能够杀灭耐药结核杆菌,此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存在甲基侧链⑹,可以进一步增强药物抑菌及杀菌作用,同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易于人体吸收等优势。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3例(6.2%),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5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