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361例临床分析

梅毒361例临床分析

ID:27907718

大小:73.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梅毒361例临床分析_第1页
梅毒361例临床分析_第2页
梅毒361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梅毒361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梅毒361例临床分析陈敬林谢守风邹龙刘玉玲刘雪(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湖北枣阳441200)【摘要】目的通过对361例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析,了解梅毒流行趋势变化,以便更好地防治木病。方法回顾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来361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括:年龄、性别及职业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木组梅毒特点:(1)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年龄组,占59.83%;(2)职业分布状况中,以农民、待业者最多,分别占31.02%和16.34%。结论(1)潜伏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而二期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下降趋势,预示梅毒的流行病趋势向潜伏梅毒方向发展。(2)性活跃年龄段及低层次社会闲散

2、人群性病发病率始终保持高峰期。【关键词】梅毒【中图分类号】R759.l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175-02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日常门诊及住院病人中收集了361例梅毒患者病史,为了进一步了解梅毒流行趋势,以便更好地防治木病,木文对361例梅毒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木组梅毒患者系我院门诊及住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梅毒血清学阳性病例。361例中男179例,女182例,男女之比0.98;年龄0-87岁。其中0〜10岁13例(3.60%),11〜20岁12例(3.32%),21〜30岁66例(18.28%),31〜4

3、0岁59例(16.34%),41〜50岁91例(25.21%),51〜60岁50例(13.85%),61〜70岁31例(8.59%),70岁以上39例(10.80%)。己婚209例(57.89%),未婚19例(5.26%),离婚(含丧偶)4例(1.11%),婚姻状况不详129例(35.73%)。职业:农民112例(31.02%),工人(含外出打工者)33例(9.14%),待业59例(16.34%),商业服务3例(2.21%),干部和职员3例(0.83%),驾驶员1例(0.28%),离退休人员11例(3.05%),教师2例(0.55%),学生2例(0.55%),学龄前儿童11例(3.05%),职

4、业不详119例(32.96%)。见表1、表2。表1835例梅毒年龄分布情况(略)表2835例梅毒职业分布情况(略)2结果年龄段分布中以20-50岁年龄组最多。职业分布状况中,以农民、待业者最多。梅毒各期分布中,潜伏梅毒比例逐年上升,二期梅毒比例逐年下降。3讨论综合分析本组361例梅毒的临床情况,可以发现:(1)在本组病例中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分别为50.41%和49.58%,这与全国2002年全国性病疫情分析报告[I]相一致。近年来潜伏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而二期梅毒发病率逐年下降趋势;这预示梅毒的流行病趋势向潜伏梅毒方向发展。绝大部分患者是在住院时被动检出梅毒血清学抗体阳性。分析其原因:

5、由于滥用抗生素而导致梅毒临床体征变得隐匿而不典型,亚治疗量抗生素改变了梅毒的自然病程,延长了临床症状和阳性血清出现的潜伏期[2]。相反,二期梅毒临床有明显症状和体征容易发现并能及时诊治。因此发病率冇逐年下降的趋势。(2)从年龄分布情况中可见:①21〜5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59.83%,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1]这提示性活跃年龄段人群性病发病率始终保持高峰期。应该引起政府右关部门的重视,社会各方面需要加大性病预防宣传教育的力度,从而减少性病的发病率。②60岁以上的梅毒70例,占19.39%,说明老年梅毒也不能忽视。推断可能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医生诊断水平、检验方法的特异性问题、不自觉使用抗生素等

6、多种原因,促使不少梅毒感染者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成为临床治愈,由于血清抵抗的因素而并未能达到血清治愈,或可能由于隐形感染的因素,致使该类病人暴露吋间延迟至老年[3]。(3)从职业状况分布情况中可见:①农民的发病率最高,占31.02%。这与国内冇关报道[1,4]存在差异,分析其原因:梅毒的流行病学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率不同[I]。本地区(枣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工业水平不发达,农业人口远较工人多,提示在本地区的性病防治工作中农民是不可忽视的重点人群。②待业青年的发病率占第二位,占16.34%。分析其原因:社会流动人U增多,部分青年人在性观念上的随意性使不洁性行为明显增多。吸毒,

7、共用注射器具等苏他传播途径。待业青年作为社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应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促进就业,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也可减少性病的发病率。参考文献[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年全国性病疫情分析报告[J].性病防治简报。2003,17(3):3.[2】韩国柱.梅毒治疗中的几点看法[」].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3):138-139.[3】吉飞跃,钱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