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05347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材料类专业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材料类专业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摘要高质量材料类多用型人才是社会对材料类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高校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在材料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材料类多用型人才培养所需要采取的相应对策。关键词材料类专业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ExplorationandPracticeofMaterialSpecialtyMulti-useTalentsTrainingModeTakeWuhanInstituteofTechnologyMaterialsEnrollmentasanexampleLIU
2、Yulan(WuhanInstituteofTechnologyMaterialSciencesandEngineering,Wuhan,Hubei430073)AbstractHighclassmaterialmulti-usetalentsarethedemandofsocietyformaterialspersonneltraining,butalsoamajorproblemfacingtheuniversity.Thispaperanalyzesthegeneralproblemofcollegeclassesinpersonneltraining
3、materialsexist;combinedwiththeactualsituationoftheschool,put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ofmulti-usematerialstalentsthatneedtobetaken.Keywordsmaterialspecialty;multi-usetalents;talenttrainingmode1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1.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我国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处于改革和创新阶段,虽然个别高校有创新并有些许成效,但这也是只在小规模内试行。就目前情况而言,材料
4、类本科教育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3.5+0.5”四年本科制模式,前面7个学期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最后一个学期用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种模式具有强烈的应试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试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创新能力都较差,无法满足社会对材料类人才的需求。国内缺乏完全可以直接借鉴的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1.2专业课程设置目前材料类专业课程设置往往以强调学科逻辑发展的专业理论课程为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依然突出。课程体系大体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论模式设置,而且课程设置主要以本专业内容为主,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教学方式以课
5、堂教学为主,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失衡。这些因素使得本专业学生知识专业面较窄,动手能力差,毕业后进入用人单位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基本上高校都能意识到目前课程设置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在具体如何解决及实践中存在太多难题。2加强多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探讨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包括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湖北省品牌
6、专业,材料物理专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材料化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培育专业。2013年材料学院已全面施行大材料一本招生,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好的生源,因类施教,培养出高质量的继续深造的材料类研究型人才及步入企业的应用型人才是我院目前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培养出多层次的材料类专业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2.1明确办学思路要保障高校教学质量,首先领导阶层要有明确的办学思路,建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统领全局的发展。根据本专业整体发展形势及学生对专业的规划及选择,以
7、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明确多用型人才培养具体在研究性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区别。学术研究型教学主要是突出理论教学,强调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技术全面,注重理论和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往往在高校或研究所继续从事创新开发或更深入的研究。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为高技术部门、技术密集产业培养技术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及技术研究人员等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两者的不同表现在实践环节中尤为突出,如何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具体可以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基础设置、课程体系及课程要求、教学模式、教师分配等方面着手,严格实践教学每一环节。2.2
8、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学院计划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