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源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产物多酚的积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非同源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产物多酚的积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ID:27839389

大小:282.6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6

非同源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产物多酚的积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_第1页
非同源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产物多酚的积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_第2页
非同源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产物多酚的积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_第3页
非同源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产物多酚的积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_第4页
非同源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产物多酚的积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同源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产物多酚的积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非同源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产物多酚的积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摘要:多酚的生化合成是桦褐孔菌次生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本文以非同源桦褐孔菌为研究对彖,开展了桦褐孔菌深层发酵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积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发酵培养条件下,WTC组在第10天胞内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达到最大值,最人值是75.6203±1.0232mg/go非同源桦褐孔菌胞内酚类化合物相差较人,WTC组胞内产生的酚类化合物的的含量明显高于WTF组和FBCC组。这项研究为了解桦褐孔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证据,为寻找提升桦褐孔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刺激

2、因子提供了参考。Abstract:BiochemicalsynthesisofpolyphenolsisanimportanteventintheprocessofInonotusobliquussecondarymetabolites.Inthispaper,anon-homologousInonotusobliquusstudy,carriedoutthestudiesontheaccumulationofphenoliccompoundsandantioxidantactivityinsubmergedfermentatio

3、nprocessofInonotusobliquus.UndertheconditionsoffermentationCultured,TheintracellularcontentofphenoliccompoundsofWTCgroupreachthemaximumvalueinthefirst10days,maximumvalueis75.6203±1.0232mg/g.IntracellularcontentofphenoliccompoundshaslargedifferencebetweenNon-homologous

4、Inonotusobliquus,IntracellularcontentofphenoliccompoundsgeneratedbyWTC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WTFandtheFBCCgroup-Thestudyprovidedevidenc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livingenvironmentandsecondarymetabolitesproducedbyInonotusobliquus.Itprovideareferencefo

5、rsearchingthestimulatingfactorofenhancingsecondarymetabolitesinInonotusobliquus.关键词:非同源桦褐孔菌,深层发酵,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次生代谢Keywords:Non-homologousInonotusobliquus.,submergedfermentation,phenoliccompounds,antioxidantactivity,secondarymetabolites桦褐孔^{Inonotusobliquus)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

6、褐菌口、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分布于北美、芬兰、波兰、俄罗斯及我国黑龙江、吉林等地区,寄生于桦树、榆树、赤杨等的树皮下或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代后树木的枯干上⑴。该菌在俄罗斯已有一百多年的应用历史,是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而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一种药用真菌⑵。研究表明:酚类化合物是桦褐孔菌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⑶、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⑷、益肝护肾、抑菌、抗艾滋病⑸等作用。因此,桦褐孔菌具有重大的药学价值。然而,桦褐孔菌在野生环境下生长极为缓慢,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此,有很多学者开始尝试人工固体栽培研究。然而,大量

7、实践证明,固体栽培生长周期长,极易被杂菌污染,并且受场地和季节的限制⑹,目前国内外尚无培养成功的先例。而深层发酵培养则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不受场地和季节的限制,是解决桦褐孔菌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实验室培养环境和野生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桦褐孔菌的深层培养出现了与高等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相似的情况,即次生代谢产物包括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很低。通过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培养方法得到的的桦褐孔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桦褐孔菌的最佳生存条件,以期为桦褐孔菌的人工栽培寻找更适宜的环境。1菌种、主要试剂及仪器1.1菌种:桦褐孔菌(WT

8、C)采自牡丹江镜泊湖火山口,标本由俄罗斯真菌专家MargaritaA.Bondartseva教授鉴定,保存于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编号:LBMP2004005);芬兰野生桦褐孔菌菌种(WTF)和培养菌种(FBCC)由芬兰真菌专家一教授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