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

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

ID:27816572

大小:48.0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6

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_第1页
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_第2页
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_第3页
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_第4页
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摘要自媒体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科学传播的标准和规则,同时也对科学记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更加广阔的舞台。在自媒体时代,成功实现转身的科学记者仍然是科学与公众Z间的最佳“中间人”。关键词科学记者;科学传播;自媒体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75-0017-0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牛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昔日价格不菲的照相机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后,数码摄影设备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更使得无论男女老幼一一几乎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咔嚓”一

2、下。于是,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在一??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和“摄影记者”的时代,那些职业的摄影师和摄影记者的价值何在?如今,在自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文字记者正面临他们的同行一一摄影记者同样的问题:新闻记者不再是昔日高高在上的“无冕之王”,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传播平台”,而且,“我的媒体我做主”。科学记者当然也不例外。在他们辛辛苦苦伏案“爬格子”,将科学“翻译”给公众的同时,他们所服务的读者一一其中一些是科学素养不高的大爷大妈一一就可能正在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布或转发诸如“吹风机能冶百病”“爽身粉能致癌”之类的“科

3、学”流言;而在网上的一些科学社区和论坛里,则活跃着成千上万的科普爱好者,他们热心地向公众传播“原汁原味”的科学知识,这其中包括一些专业的科研人员,甚至不乏具有院士头衔的知名科学家。1“翻译”受到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所牛产和传播的科学新闻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就是说,科学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科学新闻的传播,才在公众那里彰显出英作用与价值。按照新闻学的定义,所谓科学新闻,无非是覆盖科学领域的新闻报道;担负这一任务的科学记者,其角色是将科技发展的成果告知那些科学论文所无法到达的更为广大的受众群体[1]。对于科学记者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把最新的、最权

4、威的、主流的论文和他们的研究成果翻译成老百姓能懂,而且对老百姓的生活确实有影响的知识”[2],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翻译”成老百姓能懂的内容,将枯燥乏味的科学语言写作转变为令人激动的论争和新突破。”[3]在过去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翻译”可谓科学记者工作的关键词与核心所在。他们在科学家和普通大众这两者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把科学成果“翻译”给普通大众。在这样一种由上到下、从点到血、单向式的科学信息传播与扩散路径中,科学新闻和科学记者无疑被置于中心和权威的地位。然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勃兴,改变T一一切。2015年9月19日,中

5、国科协发布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已成为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渠道”,“公民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53.4%,比2010隹的26.6%提高了一倍多,已经超过了报纸(38.5%)”;“在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屮,高达91.2%的公民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互联网已成为具备科学素质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第一渠道”[4]。事实上,互联网给科学传播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受众”和“获取”一面;而且,更多的体现在“媒体”和“传播”一血。借助于微博、微信、社区/论坛乃至个人门户网站等自媒体,一介平民也能轻而易举地实现

6、“变身”一一由昔日被动的受众摇身一变为科学信息的主动生产者与传播者;而一些科研工作者乃至知名科学家同样可以凭此绕过传统媒体和科学记者,直接为公众“指点迷津”。对于互联网和新媒体所带来的这种剧变,早在20世纪,西方传播学巨匠马歇尔?麦克卢汉就冇所预见。他在阐述“媒介即是讯息”这一重要思想时认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5];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并非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媒介形式木身的“革命力量”一一“改变世界,改变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6]。也就是说,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媒介本身就具有开创的可能性

7、以及社会变革的力量。这的确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传统媒体强调的就是“内容为王”,即只要把内容做好了,后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都有了。按照这一思路,科学记者只要把科学成果“翻译”好,其工作任务就大功告成。然而,互联网和新媒体强调的是“连接”。互联网和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获得科学信息的多元渠道,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如此,新媒体还给公众带来了传统媒体无法满足的交互式、及时性、内容海量等新体验。传统的科学传播手法和方式越來越不适应公众不断变化的新需求,甚至科学传播所遵循的传统原则也受到了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科学记者如果仍把工作标准仅仅聚焦于“

8、翻译”上,就难免陷入窠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