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11112
大小:1.39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5
《硫和硫的化合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讲硫和硫的化合物考点1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续表续表例1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无色气体为SO2的是()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 ④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C【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SO2、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酸性气体(如:HCl、HBr、SO2、CO2等);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有Cl2、SO2,但Cl2有颜色,品红褪色后加热又显红色的只有SO2;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
2、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有SO2气体符合。【点评】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氧化物、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要注意区分与二氧化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考点2硫酸1.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比较:浓硫酸稀硫酸起氧化作用的元素分子中的+6价S电离出来的H+还原产物一般是SO2H2与Cu反应加热时能氧化Cu不反应与Zn反应生成SO2生成H2与Fe、Al反应常温下将Fe、Al钝化加热时能继续氧化均发生置换反应氧化性的强弱情况氧化性强氧化性弱脱水性有无吸水性有无2.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列表比较如下:例2把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的浓硫酸
3、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Y33.6L(在标准状况下)。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L,测得溶液的pH=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体Y是SO2和H2的混合物B.气体Y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C.反应中共消耗锌87.5g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2molA【解析】当Zn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浓度逐渐变稀,Zn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氢气。【点评】抓住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稀硫酸的酸性的本质区别。学习本节时要注意归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及漂白原理。同时要注意溶液或物质的褪色与漂白性的区别,溶液或物质的褪色不一定是漂白性的表现。如SO2使氯水、溴水、酸性KMn
4、O4溶液褪色就是其还原性的表现,此时硫由+4价变成了+6价,当SO2表现漂白性时硫化合价不变,是化合漂白。1.(2011·上海卷)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A.Ba(OH)2B.Ba(NO3)2C.Na2SD.BaCl2D【解析】A生成BaSO3沉淀;SO2溶于水显酸性,被H+、NO氧化生成硫酸,进而生成BaSO4沉淀;SO2通入Na2S溶液中会生成单质S沉淀。2.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C.浓H
5、2SO4有强氧化性,不能与Cu发生剧烈反应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A【解析】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电离产生的Al3+水解生成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的Al(OH)3胶体,故可用作净水剂;虽然有强氧化性,只有加热才能与Cu发生反应;SO2通入溴水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加热不可能生成Br2。3.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候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在
6、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A.SO2B.Cl-C.Fe3+D.D4.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K2SO3粉末,为确定其是否被氧化及其成分,元素分析表明粉末中K和S元素的质量比为39∶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B.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是K2SO4C.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原粉末是K2SO3D.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原粉末是K2SO4和K2SO3的混合物D5.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
7、说明它具有氧化性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它能和水反应生成H2SO3C.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D.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A6.将S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一定不会生成沉淀的是()A.饱和石灰水B.漂白粉溶液C.BaCl2溶液D.Ba(NO3)2溶液C7.A、B、C、D、E五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D在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填写下空白:(1)A、B、C、D、E五种物质中共同元素原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O......或S
8、......(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