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ID:27747906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庞华春傅健李双佐(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527400)【摘要】目的探讨中丙医结合方案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木院2009年2月-2013年3月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安络血、维生素K1、止血敏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地塞米松1.0mg/kg•d静脉滴注,连用5天,于治疗第6天起口服强的松2mg/kg•do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口服自拟中药方,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同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不良反

2、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失眠、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中丙医结合方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理想疗效,建议加以推广。【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中药【中图分类号】R55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168-02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也是临床上常

3、见良性血液病,但有时病情凶险,可因消化道大出血和脑出血等并发症死亡。研究表明,它的发生不但与B淋巴细胞功能有关,也与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表达及功能改变密切相关[1,2]。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有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价格较为昂贵,中药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在调节机体免疫有独特疗效,笔者为了探讨中丙医结合方法对ITP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对木院60例ITP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具体情况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2月-2013年3月ITP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均经骨髓穿刺确诊,均符合ITP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5例,

4、女25例,年龄19-66岁,平均(41土2.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瘀点瘀斑,注射部位出血不止,鼻衄、牙龈、消化道出血。入院时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在(3-72)×109/L。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冇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安络血、维生素K1、止血敏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地塞米松l.Omg/kg•d静脉滴注,连用5天,于治疗第6天起口服强的松2mg/kg•do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地塞米松l.Omg/kg•d静脉滴注,连用5

5、天,于治疗第6天起口服强的松2mg/kg•d,且联合中药口服,具体方药如下: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分型①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30g,生地炭15g,丹皮15g,白芍12g,白茅根30g,大青叶15g,地榆炭10g,贯众炭10g,三七2g,研冲。②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健脾,养血止血。药用归脾汤加减太子参15g,黄芪30g,当归10g,龙眼肉12g,熟地20g,白芍12g,白术10g,炙甘草6g,大枣5枚,淮山药15g,阿胶9g烊化,三七2g研冲。③脾肾阳虚型:治以健脾补肾,温中摄血。药用右归饮加减熟地30g,淮山药10g,山萸

6、肉10g,枸杞子15g,鹿角胶9g,龟板胶6g,寃丝子15g,肉桂10g,全当归10g,杜仲10g,三七2g研冲,每日服一剂。1.3疗效评定指标[3]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具体如下:有效-症状体征消失,血小板升至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得到改善,血小板有显著升高;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其至恶化。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或率表示。两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7、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控制吋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失眠、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好转。具体见下表:表1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控制吋间(d)观察组(30例)1069583.332.3±0.7对照组(30例)5512873.3ll±2.1T4.213.12P0.0410.0413、讨论本病发病原理未完全阐明,但K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己被公认。对于ITP的诊断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