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采用口服降糖药临床研究

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采用口服降糖药临床研究

ID:27740959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采用口服降糖药临床研究_第1页
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采用口服降糖药临床研究_第2页
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采用口服降糖药临床研究_第3页
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采用口服降糖药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采用口服降糖药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采用口服降糖药临床研究许虹(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干保科广西柳州545007)【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对有酮症倾向的成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有糖尿病酮症倾向的成年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干预组: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达标为HbAlc<7.0%,FPG<7.0mmol/L,2hPG<10.0mmol/L),未达到上述目标者改为胰岛素治疗;对照组:胰岛素治疗至其尿酮体消失后改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结果(1)干预组治疗后达标者为55例(85.94%)。(2)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HbAlc>FPG及2hPG差异无统

2、计学意义(P>0.05)o(3)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达标者与治疗前相较,治疗后血清HbAlc水平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结论初诊有酮症倾向、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可使85%的患者病情控制达标。【关键词】糖尿病酮症口服降糖药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97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5-1752(2013)01-0173-02近几十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呈快速增长趋势。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与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城市化、肥胖人口的增多以及运动减少有密切关系。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的

3、急症之一。T1DM(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酮症倾向,T2DM(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也可以发生酮症。常见的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有时可无明显诱因。其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有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严重者出现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至晚期时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嗜睡以至昏迷。有文献报道⑴[2],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短期控制其高血糖后,大多数可换用口服降糖药继续进行治疗。本文主要探讨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物

4、的治疗效果。1•研究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符合下列所有条件者方可成为本研究受试者:自愿参加;2型糖尿病患者(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99年),以前从未诊断糖尿病或诊断糖尿病未系统治疗者;年龄18・70周岁;无严重心、肝、肾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入选本研究:1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者(ALT为正常上限2倍以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血肌酹>133mmol/L者;患有影响血糖水平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皮质醇增多症等);接受类固醇激素或其他影响血糖药物治疗者。有以下情况之一退岀本研究:对膜岛素或降糖药物过敏者;不能遵从实验要求者;因其他原因不能进行本实验者。本研究共纳入128例患者,无失访

5、患者。1.2研究方法测定患者FBG、早午晚3餐2hBG及HbAlc水平。干预组患者服用二甲双M500mg早餐中、午餐中、晚餐中及唾前服用,伍以拜糖平50mgH3次餐中服用,血糖控制达标者可酌情减量,不达标者换用胰岛素(胰岛素使用方法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甘精胰岛素日1次皮下注射配以门冬腆岛素3餐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起始用量为10U,每次加量2U,减量4U;门冬胰岛素每餐起始用量为4U,每次加量2U,减量4U),尿酮体消失后改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方法同干预组)。每日测定患者FBG及早午晚3餐2hBG,3个月后测定患者HbAlc水平。1.3研究药物及使用方法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赛诺菲■安万

6、特公司生产,每日固定吋间皮下注射1次。门冬膜岛素(诺和锐),诺和诺德公司生产,餐前皮下注射。口服降糖药物生产厂家不限,遵医嘱服用。1.4实验室指标及测定方法血糖测定使用血糖仪测定手指末梢血,HbAlc抽取静脉血测定。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包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法比较各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结果(1)干预组经治疗后,达标者为55例(85.94%);对照组治疗后达标者为58例(90.63%)

7、。(2)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HbAlc>FPG及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3)与治疗前相较,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达标者,治疗后血清HbAlc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这与国内某些研究结果一致⑶。表1患者空腹、3餐后血糖(mmol/L)及HbAlc(%)情况干预组对照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