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特点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特点

ID:27674967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特点_第1页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特点_第2页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特点_第3页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特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特点狄国梅(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730900)【摘要】随着我国人U结构逐渐向老龄化发展,加之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及饮食方式出现较大的改变,患上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老年糖尿病(DM)是21世纪的大众重点关注的社会健康问题,2001年我国31省区经过大范围的抽样调查研究后数据显示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患上糖尿病的机率为6.8%,直到2008年我国14省年龄〉60岁的老年人患上糖尿病的机率为己经涨到20.4%,数据显示糖尿病症己经是导致老年人病死、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不断提高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及时管理,有助于延长他们的生命期限

2、,提升其生活质量。【关键词】DM;临床症状;治疗【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229-021.症状及体征1.1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DM临床往往小典型或无症状,仅有1/4或1/5DM患者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相反,以非特异症状(疲乏无力、体重下降、或反复感染)为主诉在临床上不少见,但易被忽视。随年龄增长,动脉硬化,让肾小球具备过滤的功能逐渐下降,体现出尿糖阳性比率较低或者是血糖以及尿糖水平严重不符。所以哪怕患者的尿糖检测呈阴性,似不可排除其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1.2并发症多DM患者通常会具备较讼的病程,这就极易导致患者的

3、大血管以及微血管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的风险,例如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合并视网膜病变以及皮肤瘙痒等[2]。1.3并存疾病多老年人通常存在器官老化和退行性病变,易并存患各种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缺血性肾病、白内障等。1.4易发生非酮症高渗综合症和乳酸性酸中毒6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糖急症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综合症的病死率高达40%。急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过量用双胍类药,尤其苯乙双胍使肝脏处理乳酸能力减弱,乳酸堆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1.5血糖控制不良或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这与老年人自身保健能力差、依从性差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有人抽样调查,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

4、真正坚持诊治、做好自我保健、使血糖水平达到要求者不足1/4o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衰退,对药物的敏感性改变,药物使用不当易发生低血糖反应。2.治疗方案非药物治疗:(1)重视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2)饮食治疗;(3)运动药物治疗[3】。另外药物治疗包括如下几大类。①磺脲类该类药物主要通过直接刺激胰腺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但对胰岛素合成无影响,适用于具有一定胰岛功能、无急性并发症的轻、中度糖尿病患者。然而长期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引起β细胞上磺尿类受体数B减少和亲和力降低,从而出现β细胞疲劳和药物的继发性失效。氯磺丙脲是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因其不良反应多作

5、用持续时间长达60-72h,老年患者避免使用。格列毗嗪作为第二代重要的磺脲类别的药物,主要借助肝脏的代谢功能使之转换为没有活性的产物,适用于DM患者以及并发症类型为肾功能轻度不全的糖尿病患者。而格列苯脲作为新一代的磺脲类药,它是处于长效药,能够选择针对性地作用在胰岛β细胞内的钾泵上,从而把非胰腺细胞的活动活跃度降到最弱,这在降低心血管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①双胍类该类药的作用机制为:第一是增进外周组织细胞对体内葡萄糖吸收和利用,有与胰岛素相同的作用。第二是抑制肠壁细胞对体内葡萄糖的直接吸收,并奋抑制肝及肾脏糖异生作用,双胍类药物冇赖于胰岛素的存在才能冇降血糖的作

6、用。双胍类药物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物合用奋协同作用,与胰岛素合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②噻唑烷二酮类(TD)这是新型的降血糖药物,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噻唑烷二酮类是新开发的一种很有前途的胰岛素增敏剂,为过氧化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激动剂,通过增强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活性,从而达到降糖效果,且没奋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冋吋该类药也能降低血脂,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胰岛素分泌,并有保护β细胞,改善胰岛素应答的作用。③&aIpha;葡萄糖苷酶抑制齐IJα葡糖唐苷酶的家族中包括: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

7、、异麦芽糖酶、乳糖酶、单糖和葡萄糖。α葡萄糖什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能与α葡萄糖苷酶竞争性结合,其亲和力比蔗糖、淀粉大1万〜0万倍。当病人进食吋,同吋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酶与糖类结合位点减少,这样就减少上段小肠糖吸收高峰,延缓糖的吸收,从而抑制餐后高血糖。该药主要降低餐后血糖,可以单用、与胰岛素或双胍类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同于磺脲类药,不刺激&bet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