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对比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对比

ID:27613314

大小:75.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对比_第1页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对比_第2页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对比_第3页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对比_第4页
资源描述: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两种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对比韩红军马明成田超(哈尔滨监狱医院150001)【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282-02【摘要】目的评价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55例己接受6个月以上常规抗结核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以力克肺疾、卷曲霉素为主联合左氧氟沙星、比嗪酰胺、乙胺丁醇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以利福喷汀、链霉素为主联合左氧氟沙星、比嗪酰胺、乙胺丁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痰菌阴转率及X线病灶吸收情况。

2、结果治疗12个月末,观察组痰菌阴转率(80.8%,)明显高于对照组(55.3%,)(P<0.01),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29)与对照组(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观察组所用的以力克肺疾、卷曲霉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和病变吸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力克肺疾卷曲霉素监狱的环境较为封闭,人员较为密集,服刑人员营养条件不高、个人卫牛.习惯较差等诸多特殊因素所致,服刑人员结合病治疗正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其中如何更加有效

3、地防止结核菌交叉感染及耐多药肺结核病的防治已成为监狱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耐多药肺结核是结核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是指结核菌至少同时耐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结核病。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已很难满足肺结核病的防控需要。为更好地控制耐多药肺结核对服刑人员健康的威胁,我院通过药敏试验检查确定55例患者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种不同治疗,并进行对照分析,得出了观察组所用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4、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宄对象为经过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6个月以上病灶未得到有效控制,痰菌持续阳性,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55例研究对象皆为男性,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5岁,近3个月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未合并糖尿病、艾滋病者。研究对象均无药物过敏史,心、肝、肾功能和血电解质检查均属正常。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8例,两组一般情况经检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冇可比性。1.2方法(1)选用抗结核药物名称、剂量、方法利福喷丁(L,0.

5、15g/粒)0.6g,两周一次;力克肺疾(D,O.lg/片)0.3g口服每日3次;卷曲霉素(C)0.75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左氧氟沙星(V,0.5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比嗪酰胺(Z,0.25g/片)0.5g口服,每日三次;链霉素(S,0.75g/支)0.75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乙胺丁醇(E,0.25g/片)0.75g口服,每日1次。化疗方案:观察组27例:3DCZEV/9DEV;对照组28例:3LSZEV/9LEV(2)观察项0:①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痰涂片3次,痰培养加药敏

6、1次,以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阳性者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同时进行菌种鉴定,以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每3个月复查痰涂片3张至疗程结束,疗程结束吋加查痰培养1次。②X线检查:治疗前、治疗第2、4、6、8、12、16、18个月各拍前位及侧位胸片,必要吋行断层摄片观察空洞变化情况。③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及治疗中每个月检查1次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电解质、肝功能、尿素氮、肌酐、血糖及尿常规,必要吋增加检查次数。1.3疗效评定标准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测定,应用改良罗氏培养基,按《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

7、规程》规定的标准执行[1]。结核病诊断与治疗依据1982年结核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肺结核化学疗法》所制定的标准[2]。疗效判定标准为痰菌阴转:(1)连续2个月痰菌阴转且不再复阳;(2)X线与治疗前相比:①明显吸收:病变吸收1/2以上;②吸收:病变吸收不足1/2;③无变化:病变无变化;④恶化:病变增大或出现新病变[3]。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各组间率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2.1痰菌阴转情况观察组27例患者,3个月末阴转率

8、为62.5%,12个月末阴转率为80.8%;对照组3个月末阴转率为27.2%,12个月末阴转率为55.3%。两组的阴转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症状改善情况及病灶变化疗程结束吋症状改善情况:病灶明显吸收率,治疗组80%,对照组26%,病灶吸收率:治疗组90%,对照组60%,P<0.05。2.3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腹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等)和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升高),以及视神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