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474899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足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足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分析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A:1009-9328(2017)01-021-01中国6/vie 摘要本文通过对足球运动中的耐力素质分析,总结耐力的训练方法,迅速有效提高足球运动员专项耐力 关键词足球运动耐力素质耐力训练 一、足球运动中的耐力素质分析 (一)耐力的定义 耐力是机体长时间工作克服疲劳的能力。耐力是相对疲劳而言的,运动中的疲劳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感觉的、心理的和运动器官的疲劳等等,不过,所有疲劳最终与机体能量供应系统和与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有关。所有耐力的培养提高,首先应以运动所需的能源储备与供应为基础,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耐乳酸等抗疲劳的能力。
2、 1.足球运动中专项有氧能力的分析 足球比�中,在多次反复短时间,快速运动的间歇期,有氧代谢系统快速恢复磷酸肌酸,以利再合成ATP的能力是足球运动的专项有氧能力。它是建立在一般有氧能力基础之上的适应足球运动专项体能需要的一种有氧代谢能力。由于足球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它所需要的有氧能力不同于一般概念的有氧耐力。因此,不能用一般耐力的训练方法来训练足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也不能用评定一般耐力的方法来评定足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 2.耐力素质是足球运动员发挥技战术的基础 我们知道足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激烈对抗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娴熟技术是在良好的耐力素质的基础上才得以发挥的,同时,
3、两者也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虽然在一次冲跑中不显得比外国运动员慢,但在冲跑后却不能很好地控制球,尽管有时也能连续过人,然而,却在互相衔接的过人后的技术动作上显得那么勉强,这种现象在表面上反映了我国足球运动员的对抗性技术差,但在实质上是球员的速度耐力与力量耐力素质差的表现。在比赛中,我国球员往往会在比赛的后半段出现一些技术动作变形,出现一些不应出现的低级失误,这也是耐力素质差的一种外在表现,同时,由于耐力素质差,而不能也不愿多跑动,也就不能多打出一些战术配合,未能多创造机会或由于“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贻误战机。 3.耐力素质是球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 从
4、生物学角度来看,训练就是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负荷刺激、进行生物学改造的过程,负荷刺激的结果是有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导致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能力的改善,从而使球员的运动水平得到提高。竞技运动的发展史证明,运动负荷和身体素质训练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好,在激烈的拼抢对抗中,跑动范围大,积极主动,快速敏捷。这样,防守时能相互补位,形成严密的防守;进攻时能快速多变,创造战机,在比赛场上始终占据优势。 二、足球运动员耐力的训练方法 根据足球运动员耐力的特点和对能量代谢的要求,为能达到迅速有效提高足球运动员专项耐力的目的,应科学地选用运动训练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运动训练方法花样繁多,
5、每种训练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足球训练中,以下五种手段是提高耐力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高原训练 其生理依据为高原氧分压阳氏,形成人体缺氧现象,引起肺通气量、心输出量和心率增加。持续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人体的再适应能力使这些生理机能又恢复到正常状况,从而提高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从不适应到再适应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有氧代谢的能力。 (二)间歇训练法 其生理依据为能量学说中能量消耗与恢复时间理论。一般采用1分钟以上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强度的练习,间歇心率在120-140次/分,再进行下一个练习,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如单纯采用跑的方法是比较乏味而不受欢迎的,效果也不好。如
6、采用结合球或者对抗和游戏等有趣的练习方法,易受到运动员的欢迎,效果也较好。 (三)法特莱克跑 这种跑因为是在大自然环境中,运动员不易疲劳,因而一次练习可安排达30分钟以上。 (四)超比赛量的比赛 以45分钟为一节的比赛,一次课可安排3-4节。 (五)库柏测验法 也就是12分钟跑,以测验比赛的方法进行,中国足协从1994年规定,凡是甲级队队员,每年必须参加由中国足协组织的库柏测验,凡达不到3200米的运动员木能参加当年度的甲级联赛。有目共睹,经过多年的硬性坚持,队员的奔跑能力、比赛质量和拼抢程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球王贝利当年的库柏测验达3500米,说明贝利的有氧耐力水平是相当高的
7、。 因此,虽然无氧耐力能力在足球比赛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有氧代谢能力对于足球运动员而言,仍然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 三、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循序渐进,区别对待 在足球运动员进行专项耐力训练时,要根据年龄、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宜,循序渐进,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训练中要随时注意观察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以便随时调整运动量。 (二)重视协调放松能力的训练 如果在快速运动时肌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