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

ID:27359623

大小:2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2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杨志刚(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广东湛江,524038)【摘要】:提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探讨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研究过程使用依据理论模型独立编制出的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调查量表对广东省湛江、广州、佛山、东莞四地的部分高级中学实施调查测量,结果表明学的因素层面对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水平的影响力最大;而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单个因素共有五项,按大小排列即学习策略、(学生)文言基础、教的内容、学习动机、教的策略。【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理论模型;影响因素;路径分析[作者简介]:

2、杨志刚(1981—),男,汉族,湖南溆浦人,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法。[通讯地址]: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南方路52号湛江第一中学.Email:345780773@qq.com引言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着眼于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育,还是高考升学,高中文言文教学都肩负着重要使命。然而,因为文言文这一语体的特殊性和文言文教学规律的复杂性,文言文教学向来都非易事;不断提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成了我们一线教师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教学有效性,按照广义教学的定义,既指教师的教的有效性,也是指学生

3、的学习有效性;既是指“教与学的过程有效性”,又是指“教与学的结果的有效性”;既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又是指课外辅助活动的有效性;总之,是教学活动所有构成要素的有效性的最终结果。而按照教学结果必然受到教学过程的影响的逻辑,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决定了教学活动最终的有效性,即教学效果。因此,找出教与学过程性要素,提升教学过程性要素的有效性水平是我们提升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根据上述教学有效性的理论阐释,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是首先找出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诸多要素中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通过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的构建,独立编制出相关问

4、卷量表,用以实证调查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实际;在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各影响因素展开路径分析基础上,找出影响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为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实证参考资料和数据,11一、模型假设依据“过程”影响“结果”的“过程论”事物发展逻辑,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的结果的有效性(即教学效果),总是会受到师生文言文教与学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教学支持辅助过程的有效性的影响,任何教学过程又总是包含着教学方法的运用,且文言文教的结果和教学支持辅助结果的成效都最终靠学生文言文学习结果来表征,所以依据现代有效教学思想和高中文言文“三维”课程目标,我们提出如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有

5、效性影响因素的路径理论模型:教的策略教的动机文言素养教的目标“教”的因素教的内容学习评价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性因素影响教学结果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动机“学”的因素文言基础教材编写课外辅助教学辅助因素图1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过程性”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上图中,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即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类影响要素,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教师方面的教的因素,如教的策略、教的目标、教的内容、教的动机、学习评价、文言素养;第二类学生方面的学的因素,如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文言基础;第三类,与师生教与学密切相关的以教材编写、课外辅助为主的教学支持辅助性因素。这三类“过程性”影

6、响因素共同决定了最终的教学结果的有效性,即决定了由以学生的文言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与能力领域和以文言审美情趣、传统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价值认同感为主要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组成的“结果性”表征内容的有效性。二、量表编制为了准确测量出师、生在文言文教与学过程中及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各种心理或行为,本次实证研究严格按心理测量学程序编制测量问卷。(一)项目设计首先,根据前述理论模型与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实际,参考了多位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1]胡中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6-279[2]胡中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导论[M].广州

7、: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9-284[3]宋秋前,齐晶莹.生本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建构与实施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7):20[4]刘恒超,刘红云,骆方.初中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问卷的编制: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视角[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3):223-229[5]周茜.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48-49[6]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92-295,并咨询了相关11课程专家的意见,初步形成涵盖模型中“过程性影响因素”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