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03965
大小:7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效果观谭昌时(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423000)【摘要】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呼吸阶段性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及呼吸稳定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复苏率为87.23%,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为65.9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达到呼吸稳定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结论:给予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可有效的提高复苏成功率,缩短呼吸稳定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关键词】急危重症复苏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080-02急危重症患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诊类型,患者多伴有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症状,入院后需及时给予其给氧治疗,且要进行呼吸道管理,从而有效的促进其呼吸复苏。呼吸支持技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综合抢救技术,其和患者病情、救治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关系[1]。我院为探讨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
3、临床疗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收治的94例急危重症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木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4例94例急危重症患者,其中男59例,女35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43.2岁;其中54例患者为非创伤患者,40例患者为创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呼吸支持法治
4、疗,主治医生以患者的实际病情及临床经验为依据给予患者合适的呼吸支持。观察组患者则行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即以患者呼吸功能不全的不同程度为依据行不同的支持治疗。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阶段,给予患者徒手呼吸支持治疗。先协助患者取复苏体位,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治疗,同吋对复苏效果进行判断。指导患者仰卧于抢救床,同吋协助患者将其头部和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将艽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开放气道,并确保呼吸通畅。若患者未伴奋颈椎损伤则可适当抬高下颂,从而达到解除呼吸道梗阻、控制舌后坠的0的。对于伴冇颈部创伤的患者则可利用咽喉导管将其口腔异物清除。第二阶段,
5、给予患者氧疗支持治疗。若患者无心跳、呼吸停止现象发生则应给予患者鼻塞及鼻导管吸氧治疗,也可给予患者面罩给氧治疗。若患者难以自主呼吸,或面罩给氧失败则可给予患者经U气管插管治疗。对于伴奋呼吸道损伤的患者则应给予其有创通气治疗,避免经U气管插管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进一步损伤。第三阶段,给予患者创伤气道治疗。对于伴有急性喉阻塞的患者,特别是伴有声门区阻塞现象的患者应给予其气管穿刺或环甲膜穿刺治疗,然后再行气管切开、建立可靠气道治疗。若患者伴冇呼吸系统原发性损伤则应给予其气管切开治疗,冋吋应注意减少出血量,尽可能减少损伤。第四阶段,给予患者
6、简易呼吸机治疗。建立气道后应以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依据给予患者呼吸支持。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成功呼吸复苏率及达到呼吸稳定的吋间进行对比,呼吸复苏即患者呼吸频率人于12次/min,但低于25次/min,II患者学样饱和度大于90%[2]。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展开统计学分析,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幵t检验,组内数据展开X2检验,当P<0.05时,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复苏率为87.23%,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为65.96%
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达到呼吸稳定的吋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一。表一两组患者呼吸复苏率及达到呼吸稳定吋间比较组别例数呼吸复苏率呼吸稳定吋间(min)观察组4741(87.23%)44.5±5.8对照组4731(65.96%)55.9±6.12.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是常见的急诊类型,患者发病早期需及吋给予其适当的呼吸支持治疗,从而预留吋间进行诊断及治疗,进而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0的[3】。通常对于内科疾病患者而言,医生可以患者的原发疾病为依据选择合适
8、的呼吸支持方式;而对于外科疾病患者而言,医生则可以患者的损伤部位等为依据选择相应的呼吸支持方式[4】。临床上通常以患者的病情为及医生的临床经验为依据对呼吸支持方式进行选择的,该选择方式往往忽略了对呼吸道管理的重视,从而极易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创伤加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