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34467
大小:69.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与心绞痛的临床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与心绞痛的临床关系魏传中(武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程潮铁矿职工医院436051)【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与心绞痛的临床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心绞痛的78例患者与单纯冠心病不伴心绞痛的70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Fib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LG(a)和Fib可作为心绞痛患者检测的临床指称选择。【关键词】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心绞痛临床关系【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221-01心绞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冠
2、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病理分型,近年来实验研宄发现脂蛋白(a)[Lp(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b与心绞痛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Lp(a)和Fib与心绞痛间的关系,木文通过对78例心绞痛患者和70例单纯冠心病不伴心绞痛患者采取检测Lp⑻和Fib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先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伴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男46例,女32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68.48+3.3岁。同时选取单纯冠心病不伴心绞痛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67.36+
3、4.0岁.分组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学变化。两组均排除肝肾疾患、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病史、急性感染、脑血管病、凝血纤溶障碍等病史。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入院时均采取静脉血,L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比浊法,Fib采用Clauss法,使用0.109mol/L枸橼酸那抗凝的血浆标木检测。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釆取t检验。以P<0.05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Lp(a)和Fib检测结果统计比较见下表1。表1两
4、组Lp⑻和Ab检测结果统计比较(x-+s)3讨论Lp⑻为低密度脂蛋白(LDL)分子结合载脂蛋白A(apoA)组成的二聚体,作为一种特殊脂蛋白,Lp⑻不受饮食、吸烟、年龄、运动量等因素影响,而遗传因素则是决定性因素。许多研究证实,Lp(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Lp(a)富含11)1_分子,而LDL则是血浆中主要的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颗粒微小,易于透入动脉内膜,血浆LDL增多时吞噬细胞内胆同醇酯化作用增强,促进泡沫细胞生长、聚集,进而促进粥样硬化的发展。除此,LDL富含的载脂蛋白(a)与纤溶酶原具冇高度同源性,与纤溶酶原激活剂等的亲和力竞争与纤维蛋白能竞争性抑制
5、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的结合,从而降低纤溶酶原活性及减少纤溶酶的生成,抵抗纤维蛋白溶解。另有实验研究发现,当Lp(a)含量达到300mg/L吋,其能促使纤溶酶激活剂与细胞受体的结合减少20%左右,流行病学调查证实,Lp(a)含量〉300mg/L时,冠心病发病率要比Lp(a)含量<300mg/L吋高3倍,而当含量〉500mg/L时,中风的危险性更是含量<300mg/L时的近5倍。分析原因,可能是Lp(a)含量增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末梢血细胞表面的纤溶活性降低,抑制了纤溶酶原激活剂和链激酶介导的溶栓作用,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增加。而Fib属肝细胞合成的一种非特异性应
6、急蛋白,游离于血浆中,分子量较大,能被凝血酶凝固成网状纤维蛋白,其浓度受嗜烟、肥胖、人种、缺乏运动、白细胞计数升高、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总胆固醇升高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奋大量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证实,Fib升高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关系明显,可断定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ib致病机制是通过改变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性,增加LDL的细胞外聚集,刺激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想内膜迁移,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另外,Fib水平变化与冠脉事件的关联性体现在FibB能特异性地与血小板膜糖蛋白lib/Ilia受体结合,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形成冠脉血栓。Fib水平升高,冠脉事件的风险随之增
7、加。综上所述,本文结果显示,心绞痛患者组成的观察组Fib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冠心病不伴心绞痛患者组成的对照组(P<0.05或0.01),说明Fib和Lp⑻在检测心绞痛发生发展过程上差异性明显,可作为临床诊断心绞痛的指标参考。参考文献[1】潘柏申,吴炯.临床常用血脂检验项B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检验医学杂志,2010,2(14),311-314[2】张淑文.血清脂蛋白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中国综合临床,2010,19(4),308-30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