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025334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30
《用矛盾分析法浅析人性之善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矛盾分析法浅析人性之善恶摘要:人本性有善有恶,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善和恶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人的本性不断发展,而人本性和外在环境的矛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是有智慧、有高级理性思维、有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人。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繁衍,人类必须有深入骨髓的本能和信仰:人本性固然有善有恶,人类最终向善。中国5/vie 关键词:人本性;善;恶;对立;统一;向善 作者简介:惠琴(1985.1-),女,江苏苏州人,汉族,哲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研究。 [中�D分类号]:G40
2、-02[文献标识码]:A []:1002-2139(2016)-36--02 研究人类的本质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都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1]古往今来,关于人本性之善恶的探讨经久不衰,众说纷纭。所有人都试图探索人性,寻找走向人类社会和平的途径和方法。在中国历代思想家中,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最为著名。在西方,人们对人本性之善恶的探讨同样激烈,以近代黑格尔辩证法的善恶论最为世人震撼。人性是善是恶? 一、无恶焉有善?无善焉有恶? 在《孟子・告子上》中,公都子讲述了古代关于人性论的三种主流观点。公都子曰:“告子曰
3、:‘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2]这三种主流的观点如下:性无善、无不善;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这三种观点没有从人本性上谈善恶。 “性善论”的代表孟子认为“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4、。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3]孟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我固有之,是善的本源的四端,并通过大量现实中的经验性事例来论证人本性是善的。 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就是荀子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善”是后天人为的。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进行了否定和批评,认为“性”恶和“伪”的善是一对矛盾,必须通过“化性起伪”,才能解决人性和社会的问题。 不管是孟子的人性善还是荀子人性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
5、就是只肯定人的本性中只有一面,而否定另一面。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4]试问无恶焉有善?无善焉有恶?人的本性中只有善或者只有恶吗?人本性善,那么恶是外来影响的?人本性恶,那善是如何来的呢?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善和恶是对立统一的。人的本性要么无善也无恶,要么有善也有恶。 二、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人性之善恶 人本性中的善、恶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近代西方历史中,对人本性中善、恶是如何形成的回答,往往和宗教殊途同归。然而,这种人
6、本性之善恶不是人类诞生之日起固有的。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岁月中,在人类社会悠久的变迁中,人性中才真正有了明确的善恶。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一种能被社会影响塑造成许多表现形式的潜在能力……侵略性不是人类与生俱来和不可变更的特征,而是一个鼓励侵略的时候环境的产物。”[5]而中国的老子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6]。“无”是天地之始基,这里的无并不是虚空和虚无,而是在孕育尚未形成的“无”。而“有”万物逐渐形成的“有”。老子的恶“无”和“有”就是对立统一的,也是一
7、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7]。本文认为善和恶的本性正如老子的“无”和“有”,人类诞生之日起,人本性之中虽然还未完全形成并且这种因子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才慢慢形成人性的善恶。这种善恶是先天和后天社会、先验和经验结合的产物。 人本性有善有恶。一切事物本身都是自在矛盾。人性的矛盾就是善和恶的矛盾,这是由事物发展对立统一的规律决定的。善恶同时存在于人本性之中,对立而同一。一方面,善和恶具有统一性。善相对于恶而存在,恶要依附善的存在而存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另一方面善和
8、恶又是相互否定的、相互对立的。 “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加伟大得多的思想。”[8]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大多数思想家都倾向于承认人本性中善的存在,而不承认恶的存在。如果把“恶”放在矛盾的对立关系中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