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遊地美感營造的思考

森林旅遊地美感營造的思考

ID:26955522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30

森林旅遊地美感營造的思考_第1页
森林旅遊地美感營造的思考_第2页
森林旅遊地美感營造的思考_第3页
森林旅遊地美感營造的思考_第4页
森林旅遊地美感營造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森林旅遊地美感營造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森林旅遊地美感營造的思考江昱仁楊平安汪大雄吳俊賢謝漢欽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江昱仁、楊平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經營組:汪大雄、謝漢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林業經濟組:吳俊賢前言因應整體環境及社會需求的變遷,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綠色造林計畫,在增加全台森林覆蓋面積外,亦努力推動平地景觀造林及綠美化,除擴大對環境保護外,亦期望有效利用平地造林來結合農業、城鄉文化、社區營造及環境教育等產業,除促使民眾戶外休閒旅遊場所增加外,亦可藉此活絡平地休閒產業,帶動地方發展(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網頁,2009)。可見政府對臺灣森林的角色定位,日益關切水土本持、國土保安、生態環境及遊憩效

2、益之整合。就人類的歷史發展角度而言,「環境」與「審美觀念」皆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兩者之間有其相互影響的關係存在。森林做為人類活動的環境領域,必然與美有其關係。從古至今,森林就為文人墨客所歌頌,更是觀光旅遊之重要去處,又森林的遊憩活動中之主要項目之一即為賞景,森林景觀有其在休閒遊憩利用價值上探討之必要。從美學觀點而言,森林綜合審美的價值,在於其地域構成之自然因素與人類利用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不同森林獨特風格樣貌與多元美學形態的呈現。而不同森林域所呈現之屬性差異,則不僅是旅遊吸引力的形成因素、亦是不同審美體驗的來源。因而森林做為美感營造對象思考時,首要工作即在如何規劃營造一個能使人感受到的「

3、有機合諧」環境和其獨具之審美吸引魅力。然而本文要強調的,做為自然資源一部分的森林經營,森林景觀美感營造需跳脫傳統形式美學框架,強化尋求環境生態、地方與美感的平衡,甚或合而為一致方向。更進一步而言,森林美感營造不只是美麗風景的產出,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人能因美,而思考更深層的「環境與人」。本文之論述,將以美為起點,接著說明環境美學與森林美學,進而探討森林美感營造之規劃概念,使環境與人雙嬴,創造永續森林利用之價值。美學李澤厚(1996)認為美學一詞較正確之中文翻譯應為審美學,意指人們認識美、感知美的學科。東西方美學之範疇相似,西方為崇高及優美,中國則為陽剛與陰柔之美(周憲,2002)。在說文

4、解字中,美的字源包括美為羊大(古代的人認為羊長的肥大就是美),意涵在吃的感官滿足;亦為羊人之說法(人載著羊頭跳舞為美,和原始祭典禮儀活動有關,含有社會意涵)(引自李澤厚,1996)。美不全是天生俱有,是審美主體(人)對審美客體(被感知的事物)的統一共鳴狀態(情景交融),是一種身、心、靈自由愉悅的狀態,此主客對照過程即為一種從感知、接受到共鳴愉悅與否的審美/醜過程(如一首歌,一幅畫,一個人的欣賞)。而影響主體因素包括動機、年齡、個性、經驗、文化背景、經濟、時間、交通等。然而需強調澄清的是快感不等於美感,快感重生理刺激的滿足,美感則重身心靈的合諧。環境美學簡單而言,環境美學為探討環境的美

5、的規律、本質及人類如何創造美的環境和如何享受環境美的學科。其結合環境科學與美學,並綜合生態學、心理學、社會學、色彩學、園藝學、建築學等知識的一門學科(周鴻、劉韻涵,1993)。Nasar(1988)將環境美學定義為實證美學和環境心理學的綜合學科,也就是以科學方法來討論環境物理因素和人類美感反應之間的關係。環境美學範圍包括感官美學(sensoryaesthetics):探討感官知覺系統(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接收外界環境刺激,產生的愉悅感受;形式美學(formalaesthetics):探討人類因事物的形態或是結構所產生的美感體驗,它重視結構上或幾何上的品質,是設計者在設計階段

6、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象徵美學(symbolicaesthetics):象徵美學強調形態的內涵意義和因經驗造成對物體認知不同的因素分析,亦重視環境給予人類聯想的意義,風格是其中較為突出顯著的因素。(Nasar,1988,1987)。由上述可知,環境美學的研究不是純藝術(fineart),而是關於人類生活環境美質的整體論述研究。森林美學森林景觀(forestlandscape),是以森林為本體,搭配氣候、地形、植被、水體等所構成的多樣化的意象。學者林文鎮(2002)指出森林美學是研究森林學和美學的一門科學,它研究人對於林業領域中的審美規律,也研究森林美的價值和美的經營。而依據美的內容和

7、領域,森林美可分為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自然美為人與自然界事物(如森林景觀)對照後呈現之審美感受;社會美為人類活動本身或結果(如民眾於森林中進行戶外遊憩之登山健行及賞景行為活動等)對照後呈現之審美感受;藝術美則為人與創作性勞動結果事物(如森林詩歌、音樂、繪畫、雕塑等)對照後呈現之審美感受(林文鎮,1991)。楊榮啟(2006)認為欲創造森林美,則必須結合林木的生長規律和林業的各項需求,如造林地的規劃、樹種的選擇、森林的採伐方式、森林的保護等,這些需求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