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探析论文

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探析论文

ID:26747398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探析论文_第1页
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探析论文_第2页
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探析论文_第3页
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探析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探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探析论文丁建中,张六通,邱幸凡【关键词】外燥摘要:六淫燥邪及外燥的文献零散且研究进展甚微。从外燥与季节、气候并结合现代气象医学研究进展,提出对外燥的研究应包括:重视对外燥与气象医学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探索建立外燥病邪的季节、“温度湿度”量化指标的动物模型,以阐析外燥致病机理。关键词:外燥;气象医学TheoreticalStudiesfortheOuterdryinedicineAbstract:Thedocumentsandthetheoreticalstudiesaboutthedryandtheouterdryarilyinthearticle.Th

2、esuggestionforthedry(outerdry)shouldconsisttoarrangeandcollectofthedocuments,.freelalquantitativemodelabouttheseason,temperatureandmoisture,andstudythemechanismsofthemodel.Keyedicine近年来从气象因素、生物致病因子和机体反应性等综合研究六淫风、寒、湿、火(热)等病邪,结果显示确有其物质基础并取得一定进展,有的已达分子水平[1]。燥邪致病.freel3s)可降低纤毛运动,减少黏液的转运而致,咽干、

3、头痛;皮肤pH通常是4~6,若气象因素改变皮肤pH值,常利于传染病病原通过皮肤对人体的感染;空气温度、湿度影响黏膜的干燥程度(特别是鼻黏膜),其黏膜分泌减少,抗体含量降低,易于传播疾病。高令山等报道127例外感者中燥咳15例,常见于9月下旬至11月中旬,特别是晚秋之时,成人和儿童哮喘发作厉害,似乎对风冷敏感。更见“老慢支”和秋燥皮肤瘙痒,提示秋季咳喘常伴感染和过敏之双重病因。值得注意的是,肺并非单纯的呼吸器官,还具有调节血液循环(朝百脉)、协助水液代谢(通调水道)及一套复杂的免疫防御功能(卫外)。正常成人每天约吸入空气2000L,因此最容易遭遇到环境空气中有害因子如微生物

4、、尘埃、毒性气体之侵袭。气溶胶颗粒是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包括微生物的存在形式与载体,小于5μm的颗粒可进入周围气道,由于气流减慢并形成层流,颗粒因重力沉降作用而沉积于气道黏膜表面的颗粒,可借助黏膜纤毛系统排出。支气管黏膜中的黏液纤毛机械防御、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是人体抵抗致病因素(因子)侵袭的主要屏障。实验证实肺气虚患者或动物鼻分泌物、唾液、气管灌洗中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局部屏障功能受损,是卫外不固、反复上感的主要原因。采用五季平均水汽压、平均相对湿度与月平均降水量三项指标对1986~1991年呼和浩特四季气候的研究结果显示,长夏主湿之论点符合当地情况,但却冬季

5、最“燥”,春季次之,秋季更次之[4]。有学者调查227名进入新疆沙漠腹地(彩南油田和火烧山油田)工作的石油工人的健康状况。据火烧山气象站资料,上述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25.7℃,最高气温36.9℃,月最小相对湿度11%,月定时最大风速10m/s;该地域年干燥日数(相对湿度30%者)60~100d,年干热日(日最高气温35℃,对应日平均湿度30%者)10~27d。采用临床症状、生理机能、生化代谢、心理行为、精神情绪和作业能力等综合指标,观测在酷热、干燥、风沙、以及空旷与寂寞等环境下作业的石油工人所出现的不适症状,并将31个燥症状按部位及脏腑属性分为口、鼻、目、肤、二阴、肺等1

6、2类,再依其特性分为脾胃类、胸肾类、五官类和肤阴类。结果显示,沙漠燥证不仅是人体对热环境的病理反应,还涉及到多系统多脏器生理和病理变化,并与心理、精神障碍有关[5]。阴津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阴津的耗伤必然会导致组织细胞的功能受损,甚至形态结构的改变,之所谓“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有学者提出急性伤阴过程可分为早期肺胃津伤和晚期肝肾阴伤,结合临床上急性伤阴之证多伴有血清离子紊乱,设想肺胃津伤阶段可能主要是以细胞外液损伤为主,肝肾阴伤阶段主要是以细胞内外液共同损伤为特征[6]。3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展望后世论燥,或述其象,或述其性,其文又散在于少数名家精选病案之

7、中,相比风、寒、湿等病证的研究深度而言更显不足。至今未见对外燥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及温燥与凉燥的“温度湿度空间”量化研究报道。建议对外燥的研究应包括:3.1重视对外燥(邪)与气象医学理论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应组织一定规模的协作力量,系统收集历代名家对燥邪的论述并进行理论研究,这项基础性工作将丰富六淫燥邪的学术内内涵。3.2深入开展对外燥与气象医学在病机病证中的研究。临床温燥、凉燥之证尚不少见,但由于病例各异且医家对此感悟不均,尤其是近年来缺乏有组织的对燥邪的较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与临床经验之交流,使散在的研究或经验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