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修—医学讲解课件

秋燥修—医学讲解课件

ID:19685667

大小:301.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05

秋燥修—医学讲解课件_第1页
秋燥修—医学讲解课件_第2页
秋燥修—医学讲解课件_第3页
秋燥修—医学讲解课件_第4页
秋燥修—医学讲解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燥修—医学讲解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秋燥概述1、定义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以初起邪在肺卫时即有津液干燥见症,具有津气干燥的特征,病程中津液耗损较为显著为主要特点的外感热病。2、沿革1.《内经》时期:有燥邪形成、致病特点和治法的记载:“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燥胜则干”,“燥者濡之”,“燥化于天,治以辛寒,佐以苦甘”等。2.金元时期: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3.明代:李梴指出燥有内、外之分。4.清代:清初喻嘉言首创秋燥病名,对秋燥为病开始了系统论述。3、分类温燥-初秋-燥热病邪-初起以肺卫表   热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凉燥-深秋-凉燥、风燥病邪-初起以

2、   肺卫表寒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4、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因病机一、病因发病1、病因:主因为燥热病邪2、发病条件:外界条件:久晴无雨,秋阳以曝体内条件:人体肺卫不固,或素体阴液不足,或夏季汗多津气受伤,摄护失慎,二、病机演变特点:1..秋燥以肺经为病变重心2.初起邪在肺卫出现肺卫证候,同时见有津液干燥征象3.邪传气分,最易侵犯肺、胃(肠)而形成燥热阴伤的病变。4.少数患者,感邪较重,正气较虚,亦可出现内陷营血或传入下焦等病理变化。5.病情轻,传变少,易治愈。秋燥病理演变示意图:1、初起肺卫失宣燥热病邪  侵袭肺卫津气干燥传变燥热伤肺燥热入

3、气  燥干清窍  深入营血燥伤胃肠后期肺胃阴伤燥热未净真阴受损诊断 一、诊断依据1、发病季节:发生于秋阳以曝的秋季,在秋分与小雪之间。2、初起证候:初起除具有肺卫见症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等津液干燥征象。3、病证特点:病位重心在肺,病情较轻浅,一般传变较少,以伤肺胃之阴者为多,少有传入下焦者。二、鉴别诊断主要与风温、风寒感冒、伏暑等病鉴别。秋燥与风温的鉴别表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一)辨证要点1、辨燥邪的寒热属性:温燥与凉燥2、审燥热的所在部位:以肺经为重点,也可涉及头面、肠、胃等。3、察燥热阴伤的轻重主次:一般病程的初、中期以燥热偏盛为主,津伤为次,或燥热阴伤并重,后期

4、则主要表现为阴津的耗伤。(二)治则治法初期-邪在肺卫-辛凉甘润中期-燥热已炽,津伤尤甚-清养并施治则-滋润祛邪燥热化火,内陷营血-清营凉血后期-肺胃阴伤-甘寒滋养肺胃邪入下焦,耗伤肝肾之阴-滋培真阴关于“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上燥治气-指初起燥邪犯肺时,肺经燥热偏盛,治宜辛凉透邪,清肺润燥,代表方剂如清燥救肺汤,桑杏汤。中燥增液-指燥热传入中焦,胃肠津液耗伤时,治疗宜予甘寒生津之品以补养胃肠阴液,代表方剂如益胃汤。下燥治血-则是指燥邪深入下焦,损伤肝肾精血 时,治疗宜用甘咸酸寒之品滋养肝肾精血,代表方剂如加减复脉汤。(三)治疗宜忌:对秋燥的治疗“宜柔润,忌苦燥”。汪

5、瑟庵在《温病条辨》按语中说:“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二、常见证型诊治(一)邪犯肺卫【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咳嗽少痰,咽干痛,鼻燥热,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而乏津,右脉数大。【治法】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方药】桑杏汤桑叶、豆豉-辛散透热,疏解在表杏仁、象贝-宣开肺气,化痰止咳栀子皮-质轻而力趋上焦,能清上焦燥热沙参、梨皮-甘凉生津,养阴润燥(二)邪在气分1、燥干清窍【临床表现】发热,口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少津,脉数。【治法】清宣气热,润燥利

6、窍。【方药】翘荷汤薄荷-辛凉以清头目连翘、栀子皮、绿豆皮-清解气分燥热;桔梗、甘草-宣透润燥,兼利咽喉。2、燥热伤肺【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促,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而燥或薄黄而燥,脉数。【治法】清泄肺热,养阴润燥。【方药】清燥救肺汤桑叶-辛凉质轻,宣透燥热石膏-辛寒清肺泄热阿胶、胡麻仁-养液润燥枇杷叶、杏仁-宣肃肺气人参、麦冬、甘草-益气生津3、肺燥肠热,络伤咳血【临床表现】初起喉痒干咳,继则因咳甚而痰粘带血,胸胁牵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治法】润肺清肠,清热止血。【方药】阿胶黄芩汤:黄芩-苦寒,能清泄肺与大肠之热杏

7、仁合桑白皮-泻肺热而止咳血阿胶、甘蔗-润肺生津车前草-导热下行芍药合甘草-酸甘化阴,且能缓急止痛4、腑实阴伤【临床表现】发热,腹部胀痛,大便秘结,或有神昏谵语,苔黑干燥,脉沉细。【治法】滋阴养液,通腑泄热。【方药】调胃承气汤加鲜首乌、鲜生地、鲜石斛。5、肺燥肠闭【临床表现】咳嗽不爽而胸满痰多,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而干。【治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方药】五仁橘皮汤:甜杏仁、松仁、李仁、桃仁、柏子仁、橘皮6、肺胃阴伤【临床表现】身热不甚,干咳不已,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治法】甘寒生津,滋养肺胃。【方药】沙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