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18058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8
《树立多元人才观,深化教育改革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树立多元人才观,深化教育改革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形成了传统的单一人才观。这种人才观决定了中国单一标准的人才任用选拔制度,进而决定了单一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方法。教育制度深刻影响到社会的人才结构,从而影响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单一人才观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仍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改革的根本,是要改变单一的人才观,树立多元人才观,进而形成多元标准的人才任用选拔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培养个性鲜明的多元化人才。 (一)单一人才观及其危害 单一人才观是指用单一狭隘的评
2、价标准看待人才。单一的人才观产生单一的教育,单一的教育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思想的单一化趋势,制约了思想向多元化发展。单一的思想决定了教育的体制、课程、评价方法也是单一的。中国从封建社会的乡试、会试、殿试,演变到现在的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考试性质不变:都是选拔考试;考试形式不变:统考;用人制度不变:以知识文章取人。“五四”运动引进了西方科学文化,带来了中国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但单一的人才观没有变。改革开放,迎来了政治经济领域的思想大解放,而单一的人才观仍然没有太大变化,特别是标准化考试,更加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
3、创新精神。 单一人才观对我国的教育影响极大。单一人才观产生单一的用人标准:认为读书多就是人才。于是用人单位都去追求高文凭、高学历,不考虑录用对象的能力特点和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用人标准的单一决定了录用方法的单一:一看文凭,二看分数,没有现成的分数就考试。 单一的用人制度必然产生单一的教育。首先是目标的单一。封建社会鼓吹读书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真正为了修身而读书的人很少,大多数人是看上了“学而优则仕”;看上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车如簇”。而如今,很多人读书是为了
4、吃“皇粮”和就业,而农村的孩子读书则是为了跳出“农门”,摆脱农村的贫困。国家用人太注重文凭、注重考试成绩,人们自然削尖脑袋去弄高文凭和好成绩。于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假文凭制造业应运而生。安徽省文凭验证中心从2001年9月成立至今,共受理11858份学历文凭验证,发现假学历2736份,国家不承认学历468份,两项占总数的1/4还多。据近年进行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填写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了60万人,也就是说至少有60万人持有假文凭、假学历证明。大学校园内的考试作弊也屡见不鲜。高考的严肃性有国法作
5、保障,可每年仍有人敢于碰“高压线”。 单一人才观下社会对中小学的评价标准变得非常简单:看这所学校的升学率。升学率高,名声就好,就读的好学生多,借读费(择校费)就多。而钱多了,办学条件好了,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和基础好的学生就愿意来了。好老师、好学生来了,升学率更高了。这是良性循环。相反,升学率低,好学生越来越少了,钱越来越不够用了,好老师跑了,升学率更低了。这是恶性循环。学校有被解散的危险!为了学校的生存,中小学的校长们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拼命地抓升学率。 (二)社会发展呼唤多元人才观 与
6、单一人才观相反,多元人才观根据不同行业分工用不同的标准评价界定人才。社会发展呼唤多元人才观。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而且每个行业和领域的知识技能也越来越专。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所说:“我们对才华的定义应该扩大。对孩子的最大帮助是引导他们向适应的领域,使其因潜能得以发挥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今天我们完全忽略了这个目标
7、,我们实行的是一视同仁的教育,仿佛要把每一个人教育成大学教授,对每个人的评价也都是依据这个狭隘的标准。成功可以有无数种定义,成功的途径更是千变万化的。”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多元人才观。社会的和谐关键是人的合作,各有所长的人形成互补,他们谁也离不了谁,这样才有合作的愿望和可能。相反,没有个性的人发有合作的需要,谁也不服谁,社会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不可能成为和谐社会。农耕社会的农民,一个人加一头牛就能进行生产,每个人有相同的本事,何须合作。这样的松散社会必定缺乏交往,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社会也不安定。 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
8、,为多元人才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包括: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智力、视觉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等等。上述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即便是同一种智力,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例如,同样具有逻辑—数理智力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