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发生机制研究

中国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发生机制研究

ID:26684449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中国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发生机制研究_第1页
中国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发生机制研究_第2页
中国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发生机制研究_第3页
中国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发生机制研究_第4页
中国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发生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发生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发生机制研究摘要:异质类型的社会救助群体各自呈现出迥异的家庭内生再就业决策模式,其再就业决策行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之间呈现出差异化的强弱格局。通过对社会救助外生再就业决策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救助家庭外生再就业决策机制的形成取决于受助群体和邻里的监督机制,若受助群体经济状况在逐步的改善,最后可完全脱离贫困,其角色的转换是经济收入的获取由“被动”和“受助”变为“主动”和“自助”获取的机制。鉴于此递进过程,研究提出了社会救助群体摆脱贫困恶性循环的政策建议。中国4/vie  关键词:替代效应

2、;收入效应;再就业决策;内生机制  作者简介:王增文,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研究员(江苏南京210023)  一、引言  社会救助收入与受助群体再就业收入始终是一种矛盾的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关系。中国自1999年在城镇全面实施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项目的社会救助制度以来,已经实现了制度的“应保尽保”。从制度的运行的投入―产出状况来看,存在许多缺乏投入产出效率的状况,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导致这一制度缺乏投入产出效率的原因主要在于“保不应保”与“救助依赖”并存的状况。从税收学的角度来看,目

3、前社会救助制度的进入―退出机制实施的是100%的个人所得税的扣除[1]。而从理性经济人的视角来看,社会救助的核心救助理念应是促使有劳动能力或者有部分劳动能力者收入的持续提高。由于社会救助群体的再就业行为往往是以受助家庭的综合决策为主,因此,救助的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展开。  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救助家庭的再就业决策可以用来分析居民再就业行为问题。研究均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假设社会救助家庭成员间具有差异化的效用函数,而建立集体模型进行分析。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分析生产消费和再就业行为,使得该

4、问题的研究范围不断由微观层次向宏观层次延拓[2-4];(2)认定社会救助家庭成员具有共同效用函数建立单一模型而展开论述[5-6]。既有研究均分析了在差异化的外部制度环境下的再就业问题[7-9]。在这方面,黄世贤认为目前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状况,认为要完善政策执行机制,防止再就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缺位”“越位”“错位”现象的出现[10]。在再就业收入方面,杨灿明认为,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和较高的教育水平的受助家庭成员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回报,而且,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家庭带来了较高的收入[11]。这些研究的视角

5、均是在劳动迁移新经济学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其对不同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研究的主要贡献。  而既有文献中,对于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发生机制研究并未涉及,因此,本文将建立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决策行为发生机制来分析这一问题,即社会救助家庭内部再就业决策机制和外生动态再就业决策机制,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将社会救助家庭按照特定的收入水平划分为三种类型,综合考察以往国内外关于社会救助群体的再就业问题的研究,从新的研究视角展开;(2)从受助群体家庭内部和不同受助家庭类型的动态转换的视角来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社会救助再就业决

6、策的转化机制;(3)把获取经济收入的能力作为划分社会救助家庭再就业类型和就业决策行为的基本标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学者都把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判断是否为救助对象的标准,本文认为这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获取经济收入的能力,这一点阿玛蒂亚森早已证明。因此,为了研究社会救助群体的再就业决策行为的发生机制,本文以社会救助群体的收入增长为研究出发点的基础上对三种类型社会救助群体的再就业决策发生机制做深入分析。  二、社会救助家庭再就业决策的内生机制  劳动经济学中的家庭劳动供给决策认为[12],在经济个体单身的情况下,其劳动决策行为

7、由个体自主决定,自主的选择劳动―闲暇模型,而一旦结婚组成家庭,家庭就业决策行为更多地受家庭成员的约束和影响,受助家庭的再就业决策亦是如此。所以,为研究社会救助家庭的再就业决策机制需要分析其家庭再就业决策的内生机制。在受助群体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条件下,本文将社会救助家庭细分为3种基本类型:生存型、难关型和发展型,三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救助群体所处资源禀赋和外部环境�羁鲥囊欤�但按照福利经济学假设来看,其均以效用最大化为前提,在经济状况不同的条件下,受助群体的效用最大化行为表现出的再就业导向不尽相同。三种类型的社会救助家庭对

8、经济收入最大化的经济行为表现出差异化的状况,本文的研究做了分层划分。  1.生存型社会救助家庭的再就业决策  生存型社会救助家庭是指社会救助家庭中,目标对象是完全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经济地位较低和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的状况下的社会救助家庭,部分是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这种类型的社会救助家庭以满足生存为追求,其再就业决策中暗含着一个最基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