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50379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2型糖尿病患者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hscrp、et1关系的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患者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hsCRP、ET1关系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的相关性。方法:将62例T2DM患者,根据双下肢胫后动脉IMT分为两组,分别测定hsCRP、ET1,同时测定血脂、血压等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hsCRP、ET1均明显增高(P0.05,P0.01);在糖尿病组中,胫后动脉IMT≥1mm组hsCRP、ET1均明显高于IMT1mm组(P0.
2、01)。结论:hsCRP、ET1是影响T2DM患者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炎症反应与内皮损伤可能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为主要表现,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直接表现之一。炎症反应与内皮功能紊乱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病理改变,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是反映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紊乱的特异性指标。本研究通过分析T2DM患
3、者下肢胫后动脉IMT与hsCRP、ET1的关系,探讨hsCRP、ET1在T2DM下肢血管病变发生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T2DM患者62例,均为住院患者男30例,女32例,年龄38~79岁。根据双下肢胫后动脉IMT分为两组,其中双侧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均1mm者28例,男13例,女15例,为T2DM无胫后动脉IMT增厚组(糖尿病1组);任意一侧胫后动脉内膜中层≥1mm者34例,男17例,女17例,为T2DM胫后动脉IMT增厚组(糖尿病2组);正常组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48~78岁。为体检合格人群,无心、
4、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无糖尿病,双侧胫后动脉IMT均1mm(正常组)。1.2诊断、排除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有心衰、脑卒中等心脑疾病者;排除肝肾功能异常;排除近3个月内有急慢性炎症者。1.3体格检查指标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腰围符合I、腰围、TC、TG、HDLC、LDLC、hsCR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bA1c、ET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糖尿病2组比较,B
5、MI、腰围、SBP、DBP、TC、TG、HDLC、LDLC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bA1c、ET1、hsCRP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1组与糖尿病2组比较,糖尿病病程、SB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sCRP、ET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年龄、BMI、腰围、DBP、HbA1c、TC、TG、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表1三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腰围比较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糖尿糖1组比较
6、,*P<0.05表2三组SBP、DBP、HbAlc、ET1、hsCRP比较(**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糖尿病1组比较,*P<0.01表3三组血脂比较(±s)mmol/L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以两侧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应变量,以年龄、糖尿病病程、BMI、腰围、SBP、DBP、HbA1c、TC、TG、HDLC、LDLC、hsCRP、ET1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ET1是影响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独立正相关因素。以左侧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
7、=-0.841+1.539X1+0.017X2(X1:hsCRP;X2:ET1);以右侧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1.087+1.539X1+0.025X2(X1:hsCRP;X2:ET1)。3讨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但炎症学说与内皮损伤学说是两种较为公认的学说。Pickup[1]和Barzilay[2]先后提出和证实了T2DM存在着细胞因子介导的急性相反应(APR),炎性反应存在于T2DM患者。CRP是一种非糖基化的聚合蛋白,是反映炎症的非特异性敏感指标,hsCRP比标准CR
8、P在评价AS事件方面更敏感。本研究发现,在T2DM人群中hsCRP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P0.05),与文献报道[3~5]相一致。另外发现,任意一侧下肢胫后动脉IMT≥1mm组比双侧胫后动脉IMT1mm组hsCRP明显高表达(P0.01);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