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科实质的课堂教学设计用学科本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关注学科实质的课堂教学设计用学科本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ID:26409676

大小:1.84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1-26

关注学科实质的课堂教学设计用学科本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_第1页
关注学科实质的课堂教学设计用学科本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_第2页
关注学科实质的课堂教学设计用学科本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_第3页
关注学科实质的课堂教学设计用学科本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_第4页
关注学科实质的课堂教学设计用学科本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学科实质的课堂教学设计用学科本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注学科实质的课堂教学设计——用学科本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杨玉东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mathedu@163.com)一、从学生的学习“差异”谈起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常常被归因为:学生的天赋能力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教师的教学组织不同1、学习差异与能力差异我们常会见到“个别学生比其它人学得更快更好”的现象;而解释这现象的最简单方法,便是认同学生天生即有能力高下之别因此,照顾个别差异的方法,便是确认学生的不同能力,并把他们按能力分组,而只教授学生力所能及的内容。策略包括了分流教学、按成绩分组、按程度分级工作纸以及区分课程

2、等。质疑:能力分组使差异扩大还是缩小了?质疑:标签为“能力差”的学生,为何却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学生在所谓的“能力差异”中,通常只能表现出教师期望他们应有的水平而非他们的实际水平。教师根据学生能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学生却往往据此来为自己定位,并影响着他们如何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把学习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通常只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及预期更多的失败(例子可参看Werner,1980)。使学生画地为牢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很深远的。质疑:“能力较差”的学生真的是能力差吗?还是有别的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任务上能力表现为“差”

3、?2、学习差异与动机差异有研究指出,学习动机(内部和外部)较高的学生总会比学习动机较低的学生有更佳的学习成果(如Solomon&Kendall,1979)。这个解释源于大部分教师均会留意到的现象——面对同一个课业,相同的强化过程,不同的学生却常会有很不同的表现。外部动机(并不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教师常常采用游戏、表扬、奖赏、趣味等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这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方面很有作用,从而提升了学习的结果。质疑:激发外部动机的褒贬手段,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能否保证他们学习得深入?内部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主

4、张内在动机的学者常常说:学习者会为了维持喜悦或“畅快感”而付出更大的努力及奋斗。但问题是,在学校教育的机制中,绝大部分的学生是无法体会到教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是他们所需要的,也不会自觉需要达成这些目标。一般而言,学生是不会对太遥远的收获感兴趣的。正如Skemp(1971,第132页)在论及学习数学时所言:“(数学)早已广泛被人们承认为科学、工艺、商业和晋升各种专业的基础工具。这种目标会导致成人热衷于数学;但对于初步接触数学的幼龄学生,却是遥不可及”。质疑:学生能自行培养起学习的足够的内在动机吗?即便是内在动机甚强,就能

5、够保证他们学习得深入吗?3、学习差异与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学习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学习过程开始关注,并更多地转移到学习环境的群体性、情景性。学习被视为一个建构的社会协商过程。于是,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和互动空前重要。质疑: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学习任务之间是何关系?把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参与活动,学习就能发生吗?4、导致学习差异的另一思考——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在学校里,学习者通常并不知道他们欠缺的是什么知识,而学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大量教育研究指出,学生总是带着一些加德纳(Gardner)以及其它学者所说的“直观知识

6、”(intuitiveknowledge),而这跟他们准备接受的“学校知识”(schoolknowledge)却有着明显的断层。教师期望学生发展的知识,常跟学生的日常经验并不完全吻合。教师常会假设:学生理解教师教学的方式,跟教师所预期的是一致的。所以,改善教学的第一步,便是教师必须明白学生对教师要教予学生的东西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成果。哥伦比亚的船队太空空气天空太空太空圆形地球平面地球太空天空天空太空空气太空飞船太空飞船照片圆形地球太阳太空——“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的背后是否过多地强调了学习或

7、教学的方法、而忽视了学什么和教什么最重要的问题?是否抓住了学习内容或教学内容的关键特征?是否是用反映关键特征的问题来设计和驱动课堂教学?二、如何关注学科实质来设计教学从习以为常的教学设计中寻求突破:案例1;案例3——教学设计是教师个体的思想实验过程从多方反馈中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案例2——教学设计是教师群体的动态生成结果1.概念课:揭示数学概念背后的学科本质学科概念往往是掌握该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记不住概念,于是有些老师把概念变成了一个个需要记忆的教条——要求学生“背概念”,难道学生背出了概念,

8、就等于掌握了概念的本质内涵吗?启示“定义(概念)——性质——定理——应用”的演绎体系呈现概念,希望学生学习概念后再解决问题,这样的演绎体系虽然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但同时把有意义的、鲜活的生成数学概念的活动给掩盖了,使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概念的意义及其蕴涵的实质思想——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称其为“教学法的颠倒”。在概念的教学中,能否设计一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