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空间表量构式”演变路径的历时认知分析

“na空间表量构式”演变路径的历时认知分析

ID:26368837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na空间表量构式”演变路径的历时认知分析_第1页
“na空间表量构式”演变路径的历时认知分析_第2页
“na空间表量构式”演变路径的历时认知分析_第3页
“na空间表量构式”演变路径的历时认知分析_第4页
“na空间表量构式”演变路径的历时认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na空间表量构式”演变路径的历时认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NA空间表量构式”演变路径的历时认知分析摘要:本文以凸显理论为基础,基于北京大学古汉语语料库,历时探究“NA空间表量构式”的来源和生成动因。该构式始于基于他物描述,在移位、替换、脱落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历经了“比较结构”>“N普A空间表量构式”>“N专A空间表量构式”演变进程;其功能是提高了相关语义表达的口语化程度,凸显了语义重心;其发展符合人类自下而上的认知顺序。中国4/vie  关键词:“NA空间表量构式”凸显理论“粗”  一、引言  “NA空间表量构式”是一类名饰形的表物体空间量的测估结构:包含一个名词性

2、短语(N普①)或数量结构(N专②)和一个空间维度形容词(A空间),表达物体性状的测估量度(estimationmeasurement)。例如:  (1)a.小村中竟有胳膊粗的大蜡。(清《七侠五义》)  b.环箍约五十米粗。(当代《三体III》)  在国内,邢福义(1965)[1]开创了此研究先河,其他学者(张国宪,1983;俞敏,1984;陆俭明,1989;杨永龙,2011)紧随其后对此构式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然而,关于“NA空间表量构式”生成机制的研究成果极为罕见。本文将从认知角度出发,基于凸显理论(Prom

3、inenceTheory),采用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CCL)及其他语料,历时探究“NA空间表量构式”的演变路径和生成动因。  二、研究背景及评述  “名形表量构式”一直是国内外讨论的热点,近年来研究成果颇丰。学者们(邢福义,1965、2009、2012;陆俭明,1989等)发现,“名形表量构式”中量度形容词一般都为表示度量义的“大、小、长、短、深、浅、宽、窄、高、低、粗、细、厚、薄”等单音节形容词,“形”具有“正向语义倾向”[2];邢福义(2012)认为像“一丈高”中的“高”等词,由于可以受“那么”修饰,构成了

4、具有形容词性质的充足条件[3];罗思明等(2014)进一步分析发现,汉语中存在弱制约,复合词和短语表量构式都容许某些“负向形容词”[4];“数量形”多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单音节度量形容词(Bierwish,1989;Cinque,2010)[5][6];英语学者(Schwarzschild,2005;Kennedy,2007),提出一条蕴含制约规则,即凡可用于“名形表量构式”形容词均可用于比较构式[7][8];除此之外,“NA表量构式”存在“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差异(Schwarzschild,2005;Sawa

5、da&Grano,2011)[9]。把“NA表量构式”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吕叔湘(1979:51)认为“三米高”等为形容词短语[10],与此观点类似的是此构式内部属于偏正式,前一词素由名词转化而成,从属于后一词素,起修饰作用(董晓敏,2005)[11]。但是,孙德金(1995)不认为此时名词作状语,因为状中结构必然存在修饰或限制关系,而此构式中名词并非对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而是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描绘另一种具体的事物的这个维度特点[12]。本文认为前者的说法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前人研究多关注“名形表量构式”中“

6、名”和“形”的内部制约,而少关注生成研究;研究方法多采用共时研究,历时研究鲜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利用北京大学古汉语语料库(CCL),对“NA空间表量构式”的演变路径、生成机制及动因进行历时分析。  三、汉语“NA空间表量构式”的历时演变路径  下文语料均取自北京大学古汉语语料库(CCL)。汉代,“粗”始作定语修饰名词,共同构成偏正结构。例如:  (2)重萦於乾面中,更如粗箸大。(六朝《齐民要术》)  唐代,“粗”逐渐具有隐喻义,多是由其本义“粗大”延伸而来的。例如:  (3)观其骨大业粗,鬣高意阔。(唐《唐文

7、拾遗》)  例(3)的“业粗”表示“产业丰硕”,同时也具有比较含义。如:  (4)薄饼阔丈余,裹�Z粗如庭柱。(唐《野朝佥载》)  例(4)显示了“粗”的结构演变:从“粗”单独作谓语到“粗”后加比较对象。这表明,唐代,“粗”已用于比测结构,形象呈现比较主体的某一特征,如“裹�Z粗如庭柱”,通过“庭柱”比测“裹�Z”,凸显其中心直径,以示其“粗度”非同一般。  北宋,“粗”见于“N普A空间表量构式”,多用于平比句式。如:  (5)真僧列坐连跏趺。形如瘦鹤精神健,顶似伏犀头骨粗。(北宋《太平广记》)  元代,“N普

8、A空间表量构式”位置更加灵活,并且也可用“名词+正反义形容词”表量,同时也出现了“形+数量”估量表达。如:  (6)a.椽子粗的四条绳拴在牛车上,众人拖牵。(元《朴通事》)  b.已绾髻,左右余发各粗一指,结束作同心带。(元《琅�旨恰罚�  例(6)a中,“N普A表量构式”作定语修饰“绳”;例(6)b用“指”计量,估测“左右余发”的“粗度”,作谓语。  明代,“粗”的表量结构形式进一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