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的历时演变

“果”的历时演变

ID:22834808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果”的历时演变_第1页
“果”的历时演变_第2页
“果”的历时演变_第3页
“果”的历时演变_第4页
“果”的历时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果”的历时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果”的历时演变  (一)从名词到动词。果的本义为果实,引申为动词,表示树木结果,再通过隐喻机制引申为抽象的事情完成、实现。如: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孙诒让《閒诂》:果,成也。)  2、君谋欲伐中山,臣荐翟角而谋得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陈奇猷《集释》:果,成也。谋得果,犹言谋得成也。)  果又从不及物动词发展为及物动词,表示使事情完成、实现。由于完成、实现的语义限制,它所带宾语多为动词性的,指示某个事件。如:  3、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齐有乱。不果城而还

2、。(《左传僖公十六年》)  4、晏子曰:伐无罪之国以怒明神,不易行以续蓄,进师以近过,非婴所知也。师若果进,军必有殃。军进再舍,鼓毁将殪。公乃辞乎晏子,散师,不果伐宋。(《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二二》)  这两例中,果是谓语中心,全句语义着眼于事件是否完成实现,而不是事件本身,果的动词性很明显。  (二)从动词到时间副词。例7)、8)的果出现于否定句或假设句中,是非现实句。而以下两例果出现于现实句中,叙述已发生的事件:  5、楚众欲止,子玉不肯,至于城濮,果战,楚众大败。(《国语晋语四》)  6、秦王以为然,举革

3、车三十乘,而纳仪于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临,而信仪于秦王也。(《战国策齐策二》)  果仍具有动词性,指完成战和伐这些事件。但与前两例相比,果的动词意义已经削弱了,它的语义中蕴含了它虚化的可能性果VP,本义为实现VP,亦即使VP成真,于是果的语义会与真值确认发生联系。  以下一些情况会促使果进一步丧失动词性,发生虚化。  (1)若所搭配的VP表示的是非自主行为,该行为能否实现、完成不以施事者的意志为转移,果的动词性就愈加削弱。如:  7、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

4、败而反。(《庄子达生》)  8、佞之见佞,果丧其田;诈之见诈,果丧其赂。(《国语晋语三》)  败、丧为消极行为,通常没有人会主动实现它,完成失败、完成丧失不辞。  (2)若所搭配的VP表示非持续性动作,一旦发生随即完成,起始点与终结点同时存在,果也会丧失动词性。如:  9、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10、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战国策秦策一》)  得、献为瞬间动词,没有完成或未完成的差异,完成得到、完成奉献亦不辞。  上述4例中,从语义上看,果失去具体的动词义,主

5、要表示确认其后事件的出现;从语法上看,句子的谓语中心转移到了VP上,而果变成VP的修饰语,果VP从[动+宾]结构被重新分析为[副+动]结构。  (三)从时间副词到语气副词。成为副词的果,随语境不同,会有两种不同的语义:  (1)如果前文未提到过对事件结果的预期,仅客观叙述事件的先后发展,那么果就具有然后、最终义,为时间副词,如上例8、9。又如:  11、伊尹再逃汤而之桀,再逃桀而之汤,果与鸣条之战,而以汤为天子;伍子胥逃楚而之吴,果与伯举之战,而报其父之雠。(《战国策燕策二》)  (2)如果前文提到过对事件

6、结果的预期,而后事实的确如此,那么果就不仅表示时间,也表示说话人不出所料的态度,如上例8、10。又如:  12、史苏朝,告大夫曰:乱必自女戎,三代皆然。骊姬果作难,杀太子以逐二子。(《国语晋语一》)  这是果在秦汉以后最常见的用法。这些果常被径直当作果然,但败、献、作难等仍是动态VP,仍与时间范畴相关,果也就未完全脱离时间副词范畴,仍可被理解为后来、最后。而在以下数例中,果才是更典型的语气副词:  13、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战国策秦策一》)  14、孟尝

7、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战国策齐策四》)  15、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庄子人间世》)  首先,例13、14中VP信和有能是状态动词,例15不材之木是名词性谓语,无所谓完成或实现,果的动词性完全消失。其次,由于信、有能、不材之木为静态事实,不涉及事件的发展,果与时间范畴无关。再次,该静态事实存在与否不以施事者意志为转移,不能由施事者来实现,果的语义便不指向施事者,转而指向说话人,反映的是说话人对事实的真值确认。这样果发生主观化,从行域进入知域,成为典型的评注性语气副词

8、,义为果真、果然。  (四)从真值确认到疑问追究。果还能出现在疑问句中。如:  16、王使人瞯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离娄下》)  17、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庄子齐物论》)  18、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楚策一》)  19、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庄子天下》)  例16为是非问句,例17为选择问句,果表示对真值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