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

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

ID:23702948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_第1页
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_第2页
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_第3页
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_第4页
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姜祝青摘 要:本文基于权威语料,考察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概念隐喻,并对其加以认知阐释。研究发现,“火热”的概念隐喻主要投射到三个域。个人域:喻感情热烈、喻爱情澎湃、喻愤怒、喻疾病、喻态度积极、喻性格热情、喻强烈的愿望;事物域:喻受关注的事物、喻发展迅速、喻色彩、喻程度深、喻精彩的生活、喻深受鼓舞;社会域:喻关系亲密、喻斗争紧张、喻危险、喻战争激烈、喻气氛热闹、喻市场活跃、喻人或物的活跃程度。“火热”具有[+量度]语义特征,其形成是范畴化和隐喻作用的结果。.jyqkid(2007:124)认为基本范畴具有四个基本性:感知基本性、

2、记忆基本性、功能基本性、语言基本性。赵艳芳(2000:58~59)认为基本范畴具有明显的外部感知区别性特征、认知与习得最早性、形态最简洁、使用频率最高。“热”是基本范畴,人们认知最早,但是人们基于表达需要和对不同“热量”的体验,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下属范畴,“火热”一词油然而生。“火热”与“热”具有家族相似性,但基本范畴“热”具有概念模糊性,“火热”具有概念具体性。第三,“火热”作为人们对温度的感受,是基于自身体验而来,属于温度域,但又可投射到较抽象的经验域:个人域、事物域、社会域,进而引申出各种新词义,这是认知的重要方式——隐喻决定的。它的使用,使汉民族在表达对周围事物的认

3、知时,语言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多样化,反应了汉民族善于利用隐喻义来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LakoffJohnson(1980:5)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从始源域向目标域投射”。UngererSchmid(2008:115~119)认为隐喻是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不同认知模式之间的投射。王文斌(2007:229)认为隐喻是人类运用联想或想象,依据心理空间之间的相似性,将彼心理空间映射到此心理空间。“火热”的投射基本遵循个人域到事物域再到社会域的顺序。首先,人们感知“火热”的温度,在身体上可喻疾病;产生心理感觉,喻感情热烈、爱情澎湃、生气愤怒、态度积

4、极、愿望强烈;反映在性格上就是活泼热情。其次,从对自身的“火热”体验和感受认知周围事物,喻关注之物、迅速发展、色彩、程度、精彩的生活、深受鼓舞。最后,再认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喻关系亲密、斗争紧张、危险、战争激励、气氛热烈、市场活跃以及人和事物的活跃。详见表1和图1。五、结语本文基于权威语料,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聚焦考察汉语NA表量构式中“火热”的概念隐喻,发现“火热”的隐喻与人的自身体验戚戚相关,主要投射到个人域、事物域和社会域。个人域:喻感情热烈、喻爱情澎湃、喻愤怒、喻疾病、喻态度积极、喻性格热情、喻强烈的愿望;事物域:喻受关注的事物、喻事物发展迅速、喻色彩、喻程度

5、深、喻精彩的生活、喻深受鼓舞的;社会域:喻关系亲密、喻斗争紧张激烈、喻危险或困境、喻战争激烈、喻气氛热闹、喻市场活跃、喻人或事物的活跃程度。“火热”具有[+量度]语义特征,其形成是范畴化和隐喻作用的结果。限于篇幅,本文只对“NA表量构式”中的“火热”进行了研究,其他内容将另文详述。.jyqkmarApproachtoArgument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5.[2]Lakoff,G.M.Johnson.Metaphors].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

6、80.[3]Lakoff,G.].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4]Schmid,H.TheOxfordHandbookofCognitiveLinguistics(I)[M].editedbyDirkGeeraertsHubertCuycken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5]Ungerer,FH.Schmid.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6]高航,严辰松.汉语温度图式所衍生的概念隐喻

7、[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7~12.[7]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罗思明.“表量构式”的“量准则”理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23~27.[9]雷丹,覃修桂.体验认知视角下“热”的概念隐喻——一项英汉对比实证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3,(3):24~28.[10]郎姗姗.英汉温度隐喻对比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1]唐树华,董元兴,李芳.构式与隐喻拓展——汉英温度域谓语句形容词隐喻拓展差异及成因探析[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