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治平《法辩》读书心得

梁治平《法辩》读书心得

ID:26259919

大小:75.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5

梁治平《法辩》读书心得_第1页
梁治平《法辩》读书心得_第2页
梁治平《法辩》读书心得_第3页
梁治平《法辩》读书心得_第4页
梁治平《法辩》读书心得_第5页
资源描述:

《梁治平《法辩》读书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梁治平《法辩》读书报告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中国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法的思想存在至今日,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法学并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形态,不断适应世界环境和局势的变化,不断在不同的国家展现出不同的特色。《法辨》收录了梁老师1985年到1987年间的大部分文章,一共是十九篇。其中有十三篇都刊发在充满思辨与呐喊的《读书》杂志上。集子的名字来源于书中很精彩的一篇文章——《“法”辨》,文章讲了中国国家与法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是表现文集主题的点睛之笔。梁老师将《法辨》划为四

2、个部分,分别是概说、中国法、西方法和中西法律传统之比较。他试图用这四部分的有机组合,揭示文集的主题——用法律阐明文化,用文化阐明法律。梁治平以其锐利的思想和清新而质朴的文风开辟了一种法学研究新方式——从文化的角度思考法律。这也无疑是中国法学研究里程碑式的拓展。这本书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写的,在写本读后感时,我也顺应目录的顺序,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叙述我的感想和想法。1.比较法与比较文化在比较法和比较文化的段落中,作者提到了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法律、艺术、道德和风俗以及作为社

3、会成员之个人所获得的其他的任何习惯,在这个意义上,法正是文化中题应有之义。这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莫过于“用法律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起初我并不理解,在看完全书之后,则有了新的体会。之前只看法条的我固不能理解,但从法律与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上看,不是“纯思辨”的,就能明白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了。这本书精彩之处在于,用具体的实例说明原本抽象的道理,一方面引起读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诠释主题。“单就形式着眼,法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法律意识(包括法律观念和法学门类),其次是法律制度。他说

4、,观念指导制度,但二者有差距,且集中表现在个人的行为方式上。作者举了例子,“孝”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高于法,所以为父报仇杀人者却能得赞许甚至免罚。作者还说,法应放在文化-社会的整体结构中去把握。从法对社会的作用及人们的法律意识里,可看到文化的特色,也说明了法律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接下来,作者分析了比较法的历史和发展。说到法系的比较,有不同的层次,除了结构上的差异,还有对法的基本看法、思维方式的差异。相比,宏观和文化的比较更为直接和关键。比较法对我国的意义在于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我们对待传统应取精

5、粹去糟粕,抱着扬弃、改造的态度,而第一步,是比较和重新估价我们民族的文化。2.比较法律文化的名与实中国古代法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终于在最近的一百年里消沉歇绝,为所谓“泰西”法制取而代之。但是另一方面,渊源久远的文化传习,尤其是其中关乎民族心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种种因素,又作为与新制度相抗衡的力量顽强地延续下来。由此造成的社会脱节与文化断裂转而成为民族振兴的障碍。这一点,经常成为热衷于“观念现代化”的人们的话题。然而,“人的现代化”云云终究还是皮相之谈,既然大家想要确立的只是隐藏在西制后面的全套

6、价值观念。紧接着作者谈到了西方法律文化的特点,主要涉及其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及相应的价值体系。研究法律文化,足于当代定要抓住历史。因为,有些东西贯穿始终,西方近代文化一样包含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那些东西:法治思想、法律至上的观念、权利意识、平等观念、独立的个人人格意识等。传统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后来的东西只是在先前基础上的定向发展,都可以说明这点。而中国,则大不一样。中国的传统文化在19世纪东西方文明大撞击中“正常”的发展给打断了。但传统文化中以刑为本的法律观、无讼思想、身份观念、等级

7、思想和权力意识,一样见于当今社会。这就矛盾了,辛亥革命后,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改变了,但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念却难以改变(直到今天仍是这样),所以导致扩大观念与制度、现状与要求之间的差距。换言之,也就不难理解,人们所说的法与情的不容,也就是公众有时候并不理解法院的判决。制度改了,但人们的潜意识并没有真正理解新的法律文化。3.“礼法”还是“法律”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说明,他多么看重正义。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则不同

8、,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家族与身份。其核心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原则总是一个:家族高于个人,名分重于责任。”比如容隐原则。家、国相通,君、父,忠、孝相连,在他们(统治阶级)眼中,治家与治国是一码事。再如复仇制度。在西汉末年就有了禁止血亲复仇的法律,但有例外。就算在法律明令禁止的年代,复仇者往往会因全体社会的普遍同情而得赦免。就出身和地位这一点,古代的中国不同于西方社会,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的社会集团,没有平民与贵族的对抗,也没有政治、法律的意识。其中较大的差别也就是阶级差别表现在社会生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