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50146
大小:460.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1-2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节选)篇解阴阳:是对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应:应验于,既相应、对应。象:事物可见的现象、表象、征象。大论:讨论的问题广泛而深入。阴阳应象:言阴阳理论可以应验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之中。如马莳所说:“此篇以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象相应。”一、阴阳学说的内涵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1本始:即本原、由来。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都以阴阳为始因。2神明之府:神明,指自然界万物生长变化的
2、奇妙作用及内在力量。府,所在之处。3本:本,根本,这里指阴阳。注释:《淮南子·泰族训》:“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原文:理论阐释: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产生、变化、发展、消亡的根源,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也是人体的法则和规律。因此,治病必须依据阴阳这个根本。理论阐释治病必求于本疾病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阴阳的失调。如何治病求本?诊断上要诊察阴阳的失调状况,而治疗则要重视纠正阴阳的盛衰偏颇,恢复和促进其平衡协调。清代医家张志聪根据全文精
3、神将“治病必求于本”做到如下诠释:“本者,本于阴阳也。人之脏腑气血、表里上下,皆本乎阴阳,而外淫之风寒暑湿,四时五行,亦总属阴阳二气。至于治病之气味,用针之左右,诊别色脉,引越高下,皆不出乎阴阳之理。故曰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1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气的凝固作用生成浊阴,热气的升腾作用产生清阳2飧泄:指腹泻而大便中杂有未消化食物。3▉胀:▉,胀。
4、▉胀,此指胸膈胀满。原文:注释:理论阐释:指阴阳之间的对立、互根的动态属性。阴阳既为万物生长之本,也为藏杀之本。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张介宾《类经·阴阳类》:“阳生阴长,言阳中之阴阳也;阳杀阴藏,言阴中之阴阳也。盖阳不独立,必得阴而后成,如发生赖于阳和,而长养由乎雨露,是阳生阴长也;阴不自专,必因阳而后行,如闭藏因于寒冽,而肃杀由乎风霜,是阳杀阴藏也。此于对待之中而复有互藏之道,所谓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也。”二、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脹。理论阐释:飧泄系由中气虚陷,清阳不升所致。如脾阳虚泄泻。张介宾注
5、:“清阳主升,阳衰于下而不能升,故为飧泄。”多宗东垣升阳益气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升阳除湿汤之类。▉胀,其病机关键在于浊阴不降,如胃气不降所致的胀满。张介宾注:“浊阴主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故为▉胀。”食积引起的可用保和丸。《名医类案·痞满》载:“东垣治一贵妇,八月中,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之忧思,病痞结,心腹胀满,旦食不能暮食,两胁刺痛,诊其脉弦而细,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胀尤甚。大抵阳主运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阳气不能运化精微,聚而不散,故为胀满,先灸中脘,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发之气上行阳道,又以木香顺
6、气助之,使浊阴之气自此而降矣。”病案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原文:1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气阳热升腾作用才有云,故谓其“出天气”,云变为雨要有阴气凝降的作用,故谓其“出地气”。注释:清阳视、听、嗅、味、发声、呼吸等功能上窍指耳、目、口、鼻赖以发挥作用的精微物质浊阴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下窍前后阴清阳阳气腠理皮肤、肌肉、脏腑之纹理及间隙浊阴精血五脏心、肝、脾、肺、肾清阳饮食物化生的水谷精微四肢上肢
7、、下肢浊阴饮食水谷及所化的糟粕六腑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理论阐释:清阳浊阴在人体中的分布和走向重要内容!二、食物、药物的阴阳----1.药食气味对人体的作用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1阳为气,阴为味:气,指药物饮食之气。味.指药物饮食之味。原文:注释:2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归,生成、充养;形,指形体,包括脏腑精血等有形物质。气,一表为人体之气,二表为饮食物之气。3精食气,形食味:食,通
8、“饲”,饲以,即“赖……所滋养”。该二句系对“味归形”、“气归精”的进一步说明。气归精(精食气)精归化精化为气气(阳)精化气(太过)伤精化生精(气化、化生)味归形(形食味)形归气味(阴)形气味(太过)伤形气生形(真气、元气)气伤于味(太过)理论阐释:药食气味对人体的作用同气相求生成充养伤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