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摘要:新课标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这一前提下,“问题教学法”孕育而生。问题教学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解决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因问题而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同样人类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如此,就是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必须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求,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获取知识的正确途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于此,“问题教学法”孕育而生。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教学的起点由学生的问题出发,为解决这些问题选择合适的途径,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最后的终点,因为研究没有终点,它也许就是另一个问题的起点,从而发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最大限度发挥思维能力的空间。在“问题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每位同学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远大于问题的解决,因为不能发现问题就无所谓进步。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或者是家长都会发现孩子们不如小时候一样有
3、疑必问了,这是每一个学生必然会经历的一个生理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必要引导,更多的是信任与支持。在课堂上,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对于学生的提问要多鼓励,尤其是在问题意识培养阶段,即使有时你会觉得是那么幼稚可笑,也要耐心接受,并及时解决,此时也许就是你嘴角不经意的一点讥笑也有可能会抹杀孩子的学习热情;再次,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和深度。学生的提问开始可能仅限于一种问题的表象,比如通过折纸孩子们发现有一条线可以使矩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对于这种现象你
4、会发现哪些问题呢?孩子们往往会说在“这样的线不止一条,会有几条呢?”或者有些同学会发现有规律可循“他们有没有共性呢?”这就表示学生的思维在逐步向深度拓展,此时教师除鼓励与支持外,还应进一步引导提问:“哪些图形还具有类似的性质呢?大家总结一下,我们会得到哪个更普遍的结论呢?”其实这对于学生就是一个引导和示范作用,学生们以后就会模仿老师的提问方向,进行更有针对性和概括性的提问。培养鲜明的问题意识,是顺利完成问题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 二,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学生的提问,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 对于问题的解决经常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合作交流法。这是一种在
5、课堂普遍采取的方式。将学生按能力分为平均分成几个小组,组内通过共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的原则就是求同存异,对于不同的见解,一定要给与鼓励,肯定其存在,大家再共同解决。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摆脱教师思维的束缚,独立积极的思考。合作交流能力是新时代对每个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数学课堂应为其提供良好的交流氛围。(2)接力思维法。课堂就像是一个接立场,这种类似与小组讨论式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开阔性。具体操作是,在某个问题的基础上,有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有同学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或更多的思考。如此循环,如同接力,使数学思维得以延续,
6、这种方法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初中阶段的同学追求竞争,喜欢挑战,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3)动手操作,独立发现法。许多几何问题的解决需要同学们亲自动手,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来发现问题的答案,比如对称问题,镜子成像的问题,某些折叠问题等等,可以借助学生操作发现并总结规律。(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工具走进课堂,为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途径,通过直观的演示,使一些抽象或动态问题更具直观性,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数学中的平移、旋转问题,动态问题等等都可以借助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缩短思考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以上解决问
7、题的方法不是独立的,往往交织在一起,完成一节课的探究过程,在实施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小组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它的弊端就在于过于形式化,许多教师把它看成是一种代表的模式,认为一节课中就必须有这样的讨论交流,这样就使此过程仅仅表现为一种形式,使其缺乏了它的现实意义。如有些浅显的问题不需要讨论同学们就能各自发表见解,就无需如此。而一些具有挑战性,体现思维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便可以采取此种方式,使学生的讨论有价值。如,在讲授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教材中有一道解答题: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得到什么图形?其实这个问题不必由学生讨论再解答,很多同学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
8、方案。但在单元小结时,教材进一步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