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中國文化常識補充教材2005 suplementary teaching material

2005 年中國文化常識補充教材2005 suplementary teaching material

ID:261875

大小:556.14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7-07-15

2005 年中國文化常識補充教材2005 suplementary teaching material_第1页
2005 年中國文化常識補充教材2005 suplementary teaching material_第2页
2005 年中國文化常識補充教材2005 suplementary teaching material_第3页
2005 年中國文化常識補充教材2005 suplementary teaching material_第4页
2005 年中國文化常識補充教材2005 suplementary teaching material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5 年中國文化常識補充教材2005 suplementary teaching material》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NCACLS)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NationalCouncilofAssociationsofChineseLanguageSchoolsEducationalResearchandDevelopmentCommittee2005年中國文化常識補充教材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中國文化常識組陳正香編寫提綱一、中國人的日常生活1.吃的文化2.喝茶的文化3.穿的文化4.住的文化5.思想文化6.書法藝術7.國劇簡介8.生肖與數字9.最喜愛的動物10.「武」的藝術二、中國的歷史1.遠古到秦代2.兩漢到三國3.魏晉南北朝到隋的統一4.隋唐到五代十國5.兩宋與遼、西夏、金時代6.元朝

2、時代7.明朝時代三、中國的民族四、中國醫學五、中國古代的科學六、中國的文學七、中國的山川和城市八、成語‧慣用語(繆玗編)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1內容一、中國人的日常生活1.吃的文化「民以食為天」,說明了中國人是一個很重視吃的民族。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各種不同式樣和口味的大小餐廳。一般來說,中國菜可分為北方與南方兩大類。北方菜大多是油而不膩,但醋和蒜味較重。大致以麵製品為主食。南方菜種類較多,有重辣味的四川、湖南菜,重鮮嫩的江蘇、浙江菜,還有重甜味和變化的廣東菜等。南方以米製品為主食。中國人烹調食物不但講究色、香、味三原則,也注重營養的調配。早在商朝時代,伊尹就用「鼎

3、鼐調和」的烹調原理,說明政治協調運作的重要。他用甜、酸、苦、辣、鹹等五味調製食物,並配合人體的心、肝、脾、肺、腎等五臟所需的營養素,來維護人體的健康。正因為中國人深信食物有醫藥的功效,所以才會發展出「食醫同源」的理論。平時在烹調食物的過程中,除了大量使用具有調味與預防疾病功效的蔥、薑、蒜、酒、辣椒等作料外,很多藥材也成為日常佳餚的材料。「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觀念,成為中國人對吃的要求和特色。2.喝茶的文化中國人最先發現茶葉,是喝茶的古老民族。我們說開門七件事,其中一項就是茶。可見茶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唐朝中期,有一個早年出家,後來又還俗的和尚陸羽,總結前人與當時的經驗,完成了

4、世界第一本有關茶葉的著作「茶經」。於是,喝茶的風氣很快吹遍中國大江南北,甚至鄰近國家,如韓國、日本、東南亞各國等,都學習了這個風尚。十七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將中國茶葉輸入歐洲後,「飲茶」便成為英國貴族社會中的一種時尚。直到今天,世界各國對「茶」的稱呼,還大多是源自中國cha或tee的譯音。茶葉是摘取茶樹的嫩葉製造而成的。製造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在「發酵」,茶葉由發酵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種類、名稱和口味。不發酵的茶稱為綠茶,茶湯為碧綠或綠中帶黃色,如龍井茶。全發酵的茶稱為紅茶,茶湯是朱紅色。而半發酵的茶,通稱為烏龍茶,是中國的特色茶,台灣就是有名的產區之一。烏龍茶又可分輕發酵、中發酵、重發

5、酵三種,輕發酵如包種茶,茶湯為金黃色;中發酵如鐵觀音茶、凍頂茶,茶湯為褐色,重發酵如白毫烏龍,茶湯為橘紅色。另外中國人也喜歡把乾制過的花加入茶葉製成花茶,叫做香片,茉莉花很香,是最常用的花。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2不過,花香會搶奪茶的原本氣味,因此,真正上好的茶葉通常不會被拿來做成香片的。自古以來,中國人相信常喝茶可以使人延年益壽。現代科學也證明了茶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份。今天,這個中國人的「國飲」,已被人們當作天然的健康飲料,在世界各地越來越流行了。3.穿的文化打開中國電視台,幾乎常常可以看到各種描述中國歷史故事的戲劇,從這些連續劇、京劇、歌仔戲、布偶戲等等,

6、或從各種中國藝術作品、出土文物等,處處可見中國人特殊的穿著服飾。今天,甚至在一些特殊場合裡,中國人也會穿著各種傳統服飾表演或亮相。幾千年來,這些美麗的服飾對中國附近一些國家的傳統穿著方式和習慣,也產生了很多的影響。從一萬八千年前的中國山頂洞人文化遺跡中,發掘出土的骨針和穿孔的石珠,可以想像當時已經有縫紉技術和裝飾觀念。到了黃帝堯舜時代,服飾已粗具規模。從殷墟出土的絲麻織品殘片和陶俑看來,服飾在商朝時代已經相當進步了。五千年來,中國服飾雖經時空因素不斷有所改變,然而從大家穿的外衣看來,傳統服飾的基本造形大致可分為「弁服」、「長袍」、「深衣」三類。「弁服」是古代的禮服,分上衣與下裳,上衣長

7、到膝蓋,下裳長到足踝。也就是說在某些特別場合裡,人們必須穿裙子才不失禮。「長袍」是由肩部到腳踵,上下通裁的長衣,男女通用。「深衣」是介於「弁服」和「長袍」之間的一種。它參照「弁服」剪裁成上下兩截,而縫合為一。乍看好像「長袍」,細看又像「弁服」。因為它的尺寸非常寬大,把身體深深的裹在裡面,所以叫做「深衣」。「深衣」用途最廣,是平民的大禮服,也是官吏士紳的小禮服。文人、武人都可穿。這三類服裝的特徵,除了寬袍大袖外,結構上多以直線的組合為主。一般人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