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

ID:25957928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3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_第1页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_第2页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_第3页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关键词】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应用护理进展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门急诊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心肺复苏后脑保护、脑复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亚低温治疗在目前研究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脑复苏的方法之一.freelg+异丙嗪100mg+生理盐水50ml,24h推注维持),以抑制寒战反应。一般降温3~7d撤去降温头盔和颈

2、围,让病人自然复温4。2.4静脉输注低温液体静脉输注低温液体操作简单、方便,在临床常用于中枢性高热和超高热患者快速降温,也适合院外急救中的低温神经保护。此外还有体外循环、冰水腹腔或鼻腔灌洗、颈动脉冷血灌流和放置中心静脉降温导管、血液滤过等方式因操作复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3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复苏后仍昏迷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将其置于安静、空气新鲜的抢救室里,专人护理,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如:心电监护仪、吸痰器、呼吸机、抢救车、心电除颤仪等随时准备抢救5。此时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次数外,体温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要密切监测腋温和肛温甚至脑温度的变化,如果脑温度比腋温高0.5℃以上,

3、就提示脑循环障碍有脑内热贮留现象,此时要及时行亚低温疗法6。3.1体温的监测将脑温维持在预置的33~35℃之间,随时观察记录降温的时间、速度等,注意病人有无寒战,根据降温效果随时调节预置温度。如体温持续下降,难以维持,往往提示病人的病情危重,预后差。亚低温治疗期间持续监测体温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保证。虽然脑内测温是监测亚低温治疗效果较可靠的方法,但它是有创的,并发症多,临床应用中有困难。当前以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及肛温进行综合判断。73.2呼吸道的管理低温可引起呼吸减慢,换气量和潮气量下降,甚至呼吸抑制。实施亚低温疗法的患者要严格注意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

4、,.freelin,血压低于80~90/50~59mmHg,意识障碍逐渐加深,瞳孔散大或极度缩小,对光反射消失提示病情恶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投入抢救。如脉搏大于100次/分,血压增高或出现潮式呼吸,同样是病情危急的表现,也要做好抢救准备9。3.4循环功能监护应严密观察循环系统功能,如ECG、血压、脉搏、心率、肢端循环及面色等,行24h动态心电监护。心率应维持在60~80次/min,舒张压50~70mmHg,平均动脉压80mmHg。正常情况下,若亚低温治疗有效,病人应表现为血压正常、脉搏整齐有力、心率偏慢、肢端温暖、面色红润。若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肢端发绀、面色苍白,

5、说明微循环障碍。103.5电解质及体液平衡监测应严密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定时监测血生化参数,特别注意镁、钾、钙的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113.6凝血功能监测由于低温血小板可粘附聚集成团,且外周血小板进入脾脏、肝脏增多,使血小板减少;同时低温条件下凝血因子的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差,容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行亚低温中必须定期监测凝血4项,同时注意观察皮肤及粘膜有无出血等。3.7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监护颅内压和脑灌注压能为判断病情提供可靠依据。采用常规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在监护中应注意以下两点:①颅内压控制在20mmHg以下,如因肌颤或躁动引起颅内压升高,应及时调整冬

6、眠肌松剂的滴速,②脑灌注压维持在60mmHg以上,以保证脑组织充分灌注,防止灌注不足造成缺氧及局部脑温过高的继发性损害。123.8复温护理亚低温治疗结束复温时应先撤去物理降温,让体温自然缓慢恢复,一般每24小时提升1~2℃,同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切忌突然停用冬眠合剂,以免病情反复。若体温不能自行恢复,可采用加盖被子、温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4小结心肺复苏患者应及早降温、平稳降温、深度降温、持续降温、缓慢升温,配合正确科学的护理是亚低温复苏成功的关键,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残降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水平,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7、既安全又有效且无严重并发症,临床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