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

ID:25834218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3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_第1页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_第2页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_第3页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_第4页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中国.LaStern同样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分析了1971-2003年间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对我国的CO2排放的影响,但其创新之处在于在能源结构中引进了生物质能[2]。徐国泉等采用简单平均的迪氏分解法定量分析了1995-2004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3]。胡初枝等采用平均分配余量的分解方法定量分析1990-2005年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的贡献[4]。李艳梅等以我国1980-2007年为样本期,构建构变化和效率提高对第n期碳排放强度变化幅度中所占比重,当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为正值

2、时,说明其推动力与碳排放强度的变化是同向的;如果是负值,则表示其影响方向和碳排放强度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2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因素分解  2.1数据来源与计算  在计算制造业碳排放强度之前,先要得出制造业碳排放量的值。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碳排放量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7]:  C=ΣiEjδj(1)  制造业各行业能源消费数据来自于1997-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式中,C为碳排放总量,Ej为能源j的消费量,δj为能源j的碳排放系数。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可得到如下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8-9],如表1所示。 

3、 2.2我国制造业发展与碳排放总体趋势分析  本文计算了制造业整体以及制造业内27个行业1996-2007年各年的单位工业总产值的碳排放量,即碳排放强度,并以制造业整体1996-2007年碳排放强度的平均值作为参考指标,高于平均值的划分为高碳行业,反之为低碳行业。根据这个划分标准高碳行业主要有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因此,制造业中剩下的其他诸如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等则为低碳行业。  从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图(见图1)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高碳制造业和低碳制造业均呈现出快速增

4、长的变化趋势。其中,制造业总体产值平均增长率为20.79%,高碳行业的平均增长率为21.41%,低碳行业的平均增长率为20.58%。  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趋势图(见图2)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的碳排放量均呈现出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制造业碳排放总量从1996年的5701683  万t到2007年的107606.5万t,年均增幅为6.3%;高碳  行业碳排放量从1996年的48196.29万t增长到2007年  的98701.33万t,年均增幅为7.07%;低碳行业碳排放量增长幅度不是太大,仅从1996年的8820.546万t增长到2007年的8905.

5、145万t,年均增幅为0.46%。  2.3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  制造业发展和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决定了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制造业碳排放强度从1996年1.06下降到2007年0.28,年均降幅为11.18%;高碳行业碳排放强度从1996年3.01下降到2007年0.844,年均降幅为15.98%;而低碳行业碳排放强度则从1996年的0.233下降到2007年的0.033,年均降幅为10.46%。  2.4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  依据前面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计算方法

6、计算出1996-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1997-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因素中,结构份额的累计贡献为-23.5%,而效率份额的累计贡献为123.5%,可见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因素中主要由效率份额贡献,而结构份额则起着阻碍作用。另外,由于结构份额很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所以对碳排放强度呈现出较强的波动。且正是由于结构份额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作用,而宏观政策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同而不断变化,造成了结构份额在某些年份对碳排放强度起到积极作用,而某些年份又对碳排放强度起到负面效果。如始于1997年6月的亚洲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受到较大的

7、冲击,特别是对出口相关行业影响较大,为了缓和这种冲击,拉动经济增长,加大了投资的力度。由于制造业中出口行业大多为轻工业,而这些行业为低碳行业,在此阶段受到较大的冲击,投资动力不足,因此在此轮对制造业的投资中,投资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而重化工业基本为高碳行业,投资的作用使得产业结构发生调整,从计算结果上看便为1998-2000年,结构份额连续几年  都对碳排放强度起到抑制作用。其后,由于经济形势的好转,特别是出口相关行业的好转,这些行业投资需求增强,使得低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