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01824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浅谈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饱含浓烈的人文内涵,在知识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人本位教育中担负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对传统教育中的“传习性”教育进行扬弃,改变那种“见书不见人、见分不见人”的小学语文教学,饱含浓烈的人文内涵,在知识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人本位教育中担负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对传统教育中的“传习性”教育进行扬弃,改变那种“见书不见人、见分不见人”的现象,在教学过程实现“传递性、再造性”与“发展性、创造性”的有机统一,通过施教者本身创造素质的提高和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构建以
2、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性人格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呼唤创造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有如下类型。一、激疑引思型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经常使用“激疑引思”的种种手段。(一)课题激疑。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多想几个“为什么”。如《飞夺泸定桥》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飞夺”?(二)词句激疑。对某些关键性的词语,教师不直接讲解,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如《枫桥夜泊》中的“渔火”是什么意思
3、?(三)主题激疑。在教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等。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教学中应在看似无疑处,设法激起学生的疑问,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春晓》中“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的学生说,“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
4、,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这最后一种解释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诗的意境,有创造性。二、质疑讨论型前边讲的“激疑”是教师的行为,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办法。这里讲的“质疑”是指学生的行为,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她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的质疑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想象、冒险、挑战”等创造性人格特质的显露,教师应该加以特别的关注和爱护,并给以巧妙的引导或解答。有时可以以疑释疑,即向学生提出诱导性的反问,使学
5、生通过思考自己解开疑团;有时可以点拨要点,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时可以将疑问交给学生讨论、辨析。例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为什么他身上的手榴弹没有爆炸?教师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有的:邱少云卸下了手榴弹,放到了火烧不到的地方。有的反驳道:课文已经交待过了,邱少云潜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若有一点动静就会暴露目标,要纹丝不动,怎么能卸手榴弹?有的说:还有一种可能,邱少云死死地把手榴弹压在身下,火烧不着。最后一个学生说:我随爸爸在部队生活过。听说手榴弹外壳上涂有一层黄
6、油,是专门用来防热的,我想可能是它起了作用。这个推测也可能缺乏科学根据,正确的答案尽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去找,但这一场小小的辩论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三、情境诱发型就是创设某种情境,造成一种悬念、一种氛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想象和联想。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直观的,对于新奇、直观的事物比对常见、抽象的事物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所以,如能创设合适的情境,便很容易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生动的语言描述、形象的角色表演、直观的模拟演示、精巧
7、的问题提示以及利用课文的语境等等,均可收到创设情境、诱发思考的效果。《小鸭子得救了》中那道说话练习题,要求学生看图编故事,说说是谁用什么办法把小鸭子从坑里救出来的。在学生理解了画面之后,教师问:“谁来救小鸭子?用什么方法救?”学生活跃了:“小猴子把竹竿伸进坑里,让小鸭子抓住竹竿上来。”“竹竿太滑,小鸭子抓不住,还是大象用鼻子把小鸭子卷上来。”“也不行,大象鼻子力量太大,会卷得小鸭子喘不过气来,还是小熊用自己的小水桶到河里提水,灌到坑里,让小鸭子自己凫上来。”“那也不行,灌进去的水太少,被土吸干了……”孩子们不一会儿讲出了
8、十余种方法,既练习了说话,又学会了从多角度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一种方法既简便又可行呢?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认为:应该让大象用鼻子卷着小熊的水桶,伸进坑去,让小鸭子跳到水桶里,大象再用鼻子把水桶提上来。这后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答案,即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求优求佳训练。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