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论文

医学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论文

ID:25701232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医学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论文_第1页
医学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论文_第2页
医学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论文_第3页
医学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医学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医学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论文【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癫痫患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视频脑电图(VEEG),颅内脑电图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探讨仪器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75(男52,女23)例,年龄(30.6±18.3)岁,均行VEEG,发作间期PET及MRI检查.freelo.1.2方法术前评估手段包括核磁共振(MRI),功能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常规头皮脑电图(Sca

2、lpEEG)和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EEG)监测.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采用Philips1.0TGyroscan超导MR机进行扫描.头皮视频脑电图记录用日本光电32导视频脑电图监护系统进行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连续头皮脑电图监护,导联连接方式采用国际标准1020系统连接,用单极和双极导联描记,常规加用蝶骨电极.所有患者在接受PET脑显像期间均处于发作间期,PET仪为Siemens/ECATEXACTHR+型,图像分析由核医学科和脑外科医师共同完成,对比观察两侧大脑半球和各脑区间的对称性,局限性代谢增高

3、或减低都将视为异常.对视觉分析可疑之处,采用勾画感兴趣区的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相应脑区与对侧对称部位正常脑组织间单位像素平均计数之比,当此值超出正常者相应比值的95%区间时判定为异常[1].根据颅内电极使用的适应症,51例手术患者中,行前颞叶切除+选择性杏仁、海马切除术21例,行前额叶离断+多处软膜下横切术7例,行胼胝体切开术5例,行癫痫灶切除+多处软膜下横切术4例,单纯癫痫灶切除术14例.2结果手术患者51例中,随访(7~24)mo,癫痫发作完全控制的有37例,较术前癫痫发作有明显改善的10例,癫痫发作频率减

4、少≤75.0%或未改变者4例.手术患者中,MRI阳性患者33例(64.7%);PET显像发现7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70例(93.3%)表现出脑代谢异常;75例患者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局限性慢波或痫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38例(50.7%),弥散性癫痫波改变29例(38.7%),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8例(10.7%).对于MRI阳性患者,PET,MRI符合率97%(32/33),VEEG和MRI的符合率94.9%(28/33).对于MRI阴性患者,PET与颅内EEG的符合率92.8%(13/14),P

5、ET与头皮VEEG的符合率63.2%(24/38),头皮VEEG与颅内EEG的符合率71.4%(10/14).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控制37例中,PET阳性的患者30例(81.1%),MRI阳性的患者28例(75.7%),PET阳性且MRI阳性患者中95%癫痫发作完全控制.3讨论癫痫外科治疗癫痫的理论基础是切除所谓致痫灶,术前定位直接关系着手术效果[3-6].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PET脑图像上致痫灶大多表现为低代谢灶,而在发作期则表现为高代谢灶[4-5].对致痫灶局部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的定量研究也证实了这一发现[5].若患

6、者的某一脑皮质区域在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同时具有上述典型PET表现,此区即被判定为致痫灶.除术前定位致痫灶外,PET脑显像对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也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PET图像上病灶多发,难以判断病灶是始发灶还是继发灶的患者,病灶位于大脑半球两侧,无法局限性切除的患者,阻断致痫灶放电扩散途径,毁损癫痫兴奋结构是较佳的一种选择.小脑电刺激术、迷走神经电刺激术等是通过刺激癫痫抑制结构以减少兴奋性冲动的一类方法,主要用于PET图像上病变弥漫的患者.对于手术切除的具体范围,原则上应使其最大程度的与致痫灶的真正范围相一致.此外,P

7、ET脑显像还可用于为放置深部电极提供定位指导,对癫痫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和术后随访[6-8].本研究发现PET与EEG,CT和MRI相比,其显示的病灶范围最大,但此范围常大于病理异常区.在本组研究中许多患者应用了颅内电极记录,其主要原因是依据已有的术前检查不能定侧或定位致痫灶,许多检查如MRI,VEEG,PET不能定位或相互矛盾,同时MRI阴性.颞叶癫痫痫性放电传播模式十分复杂,较为常见的是痫性放电起源于一侧海马并向同侧新皮质传播.另一种传播模式为一侧海马起源向对侧海马传播.传播模式的多变性、半球间传递时间过短与术后效

8、果不佳密切相关,并推测这些患者的致痫灶位于颞外,需向脑内其他部位植入电极来确定致痫灶[9].由于深部电极可记录颞叶深部结构,如海马、杏仁核的痫性放电,而硬膜下电极可记录颞叶内外侧皮质[3,7].许多病例中最早观察到的发作变化范围相当广泛,发作可以开始于多个脑叶或没有明确的定位,甚至弥散于整个半球,以致无法定位,对于这些病例,颅内电极记录也有一定局限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