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8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8例论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肝硬化腹水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共治疗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6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7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30~72岁,平均46.5岁;肝硬化病史最短4个月,最长6年,平均7个月;腹水持续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4年,平均6个月;伴有胸水1
2、2例,低钠血症24例,..双下肢浮肿40例,肾功能不全41例,HBV阳性56例,HCV阳性40例。对照组72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32~70岁,平均48.6岁;腹水持续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6个月;肝硬化病史最短4个月,最长6年,平均8个月;伴胸水6例,低钠血症26例,双下肢浮肿32例,肾功能不全40例,HBV阳性58例,HCV阳性38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腹水持续时间及HBV、HCV阳性率方面基本一致,经χ2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西药治疗2组基本相同,包括注意休息、营养;适
3、量输入人血白蛋白、血浆;静注支链氨基酸、促肝细胞生长素、维生素、多巴胺、速尿等;口服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噻;控制钠水的摄入量,对于低钠血症者采用静脉补充高渗氯化钠;对于有出血倾向者及时应用止血剂止血;口服心得安缓解门脉高压;防止水电解质紊乱。1.2.2中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自拟补脾益肾利水方:黄芪、丹参、薏苡仁、茯苓皮、车前草、山楂、赤小豆各30g,大腹皮、白茅根、太子参各20g,炒白术、制鳖甲、桃仁、当归各10g。气虚甚者加西洋参或红参;腹胀明显者加枳壳、三棱、柴胡;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何首乌、白芍;腹水属实证者
4、加二丑、商陆。每日1剂,煎汤分两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中途停止治疗者作为无效病例。1.3观察项目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征的变化:如浮肿情况、体重、尿量、腹围等;肝肾功能检测:如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球蛋白(G)等;B超检查腹水消退情况。1.4疗效标准显效:全身症状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B超示腹水完全消失;有效:腹水减退,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改善,B超示腹水减少;无效:腹水未见减轻,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5、采用χ2检验。2结果2.1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37例(54.4%),有效24例(35.3%),无效7例(10.3%),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显效16例(22.2%),有效22例(30.6%),无效34例(47.2%),总有效率为52.8%。2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2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见表1)表1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2.32组患者治疗前后胸、腹水变化情况治疗组腹水消退时间最短8d,最长30d,平均(1
6、8.21±4.11)d;对照组腹水消退时间最短15d,最长40d,平均(27.84±5.4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讨论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臌胀”范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此时用大量西药利尿剂往往无效。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是在肝硬化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造成气、血、水滞停所致。病机复杂,因此诊治不能等同于一般肝性腹水。若用大量利尿剂治疗腹水,易致水、电解质紊乱;损伤肝、脾,易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导致肾功能衰竭等。因其证属本虚标实,应标本通治,攻补兼施,不可急功近利,快速利水,戕伐正气。应重
7、在调理肝、脾、肾之功能,辅以行气、活血、消肿、利水之品,激发人体正气,促使腹水消退。补脾益肾利水方中车前草、赤小豆利水消肿,使水液从小便而去;制鳖甲、山楂软坚消肿,促使肝脾回缩;丹参、桃仁、当归活血与养血并举,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门脉压力;黄芪、太子参补益肝脾,升高血浆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诸药合用,虚实并重,攻补兼施,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可互相弥补不足,增强疗效,恢复肝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消除腹水、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