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46961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二黄汤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二黄汤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二黄汤加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二黄汤保留灌肠结合穴位埋线治疗。结果80例患者治愈7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结论二黄汤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二黄汤穴位埋线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以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其特点是病程长,缠绵难愈,易复发,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难治性疾病。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运用二黄汤保留灌肠结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全部患者均为我院199910以来门诊病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2个月,平均2.7年。所有病例均符合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1]。 2治疗方法 2.1二黄汤保留灌肠方法应用我院自制制剂二黄汤(黄芪30g,黄柏15g,白头翁15g,仙鹤草30g,枳壳10g,五倍子10g,白及20g,甘草10g,苍术10g),取100~150ml二黄汤药液,每晚睡前排空直肠,嘱患者左侧卧位,用消毒的细胶皮导尿管轻轻插入直肠约15cm(视病变部位可深可浅),用50ml注射
3、器将备用药液注入肠腔内(有些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无法保留过多药液,故可适当减少注入的药液,最少不能低于100ml),保留药液至少2h。如患者症状较重,可于中午再保留灌肠1次,方法同前。30d为1个疗程。 2.2穴位埋线方法选取足三里、上巨虚两穴,局部常规消毒,用套管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将已备好的00号羊肠线(约1~2cm)埋入穴位,无菌贴固定,间隔1个月后可重复埋线。一般疗程1~3个月。 3疗效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肠黏膜无充血,溃疡修复,停药6个月无复发为治愈;临床症状改善,肠镜复查肠黏膜充血减轻,溃疡有修复倾向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肠镜无改变为无效。
4、 3.2治疗结果80例经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75例,占93.75%;有效4例,占5%;无效1例,占1.25%;总有效率98.75%。 4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腹痛”“痢疾”的范畴,因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损伤脾胃,酿生湿热,致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血凝滞,壅而生脓,腑气传导失常所致。而结肠镜检查提示充血、水肿、溃疡、糜烂亦说明湿热蕴结肠道。运用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处,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更利于发挥药效。方中黄柏燥湿止泻而厚肠;黄芪可补中益气,托毒排脓,消水肿,敛疮收口;白头翁泻大肠邪热;仙鹤草取其止血之功;白及止血、消肿、祛腐、生肌;枳壳理气消肿,使胃肠蠕动规律化
5、;苍术燥湿除热,升清阳;五倍子可收敛固涩止血;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穴位埋线选取上巨虚、足三里两穴,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可通调大肠气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既可温养脾胃,培元固本,又可通畅导滞,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进而达到调和阴阳脏腑气血作用,“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两穴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使水湿得化,大肠气血得行,淤血去而新血生。而穴位埋线的整个过程,不仅包括了穴位、封闭、针刺、放血等疗法,也包含了机体组织损伤后的作用效应和留针、埋针反应,初期刺激强而短暂,后期刺激柔和而持久,使患病部位在较长时间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现代研究证实,穴位埋线可通过多系统
6、、多层次、多环节调理免疫功能,因本病特点“本虚标实”,足三里、上巨虚具有调节免疫和胃肠肌运动,可改变肠血流,促进病变组织新生、修复溃疡的作用,从而促进溃疡全身及局部病理改变好转乃至痊愈[2]。 通过临床观察,本方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但治疗时应同时注意以下几点:本病患者因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精神多烦躁紧张,故治疗时应解除病人顾虑,避免精神紧张和烦恼,使病人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增强治愈信心;本病患者常因饮食不节、食生冷、饮酒等原因复发,因此用药时应调摄饮食,严禁饮酒;愈后应巩固疗效,继续治疗1个月左右,以防复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